《大俠胡金銓》華人電影裡的先知,奠定華語武俠的開山始祖|影評

《大俠胡金銓》胡金銓工作照。(圖/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大俠胡金銓》胡金銓工作照。(圖/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膝關節影評專欄】胡金銓這三個字,對多數當代影迷來說,確實是相對陌生的一個名字。但對於多數華人影壇上仍活躍的導演來說,胡金銓堪稱是他們的心靈導師,胡導演就是當代殿堂級導演們的導演,光是看眾多大師導演緬懷細數胡金銓與他們生命重疊交會的片刻,就讓《大俠胡金銓》這齣紀錄片有著完全不同的訪談厚度與高度。

對電影史稍微有點認識的朋友,都會知道胡金銓的《俠女》當年在坎城影展拿下高等技術大獎,對華人影壇來說,這可是無與倫比的至高光榮,因為象徵華語電影走入下一個變化階段,從過去受限預算與想像的陽春格局,在胡金銓的創作堪稱是打通了任督二脈。

《龍門客棧》對後世影響甚遠,徐克、吳宇森等名導都深受影響。(華映提供)
《龍門客棧》對後世影響甚遠,徐克、吳宇森等名導都深受影響。(華映提供)

《俠女》最經典的竹林一戰,徐楓一躍而下的瞬間三秒,居然一共有21個不同鏡頭動作切換。《龍門客棧》裡的反派太監形象與客棧內的刀光劍影與京劇音樂配合的節奏。紀錄片光是看徐克與吳宇森聊胡金銓這兩部片的拍攝想法,看他們眉飛色舞的神情,似乎在胡金銓導演裡的回憶,都讓他們成了小影迷。

《大俠胡金銓》紀錄武俠名導胡金銓傳奇一生。(圖/國家影視廳中心提供)
《大俠胡金銓》紀錄武俠名導胡金銓傳奇一生。(圖/國家影視廳中心提供)

既然要紀錄胡金銓導演,這類編年體作品,都免不了分析作品的成就與影響力,但胡金銓的作品絕非用歌功頌德就能表現他電影的開創性,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能推出這樣具有個人風格的電影絕非易事。而上下兩集紀錄片可以看成,上集用電影討論他的人生,下集則是看導演的私生活與最後落寞的寂靜與意外轉折。

上集非常適合讓電影相關從業人員、學生看這個偉大導演的崛起之路,有其時代紅利,在那個時代,真是時勢造英雄。更看見胡金銓的視野與膽識,能在當代見人所未見,難怪他的武俠電影可以超越一甲子的時光,仍然被視為經典中的經典。影響後來徐克拍攝的《新龍門客棧》、李安的《臥虎藏龍》等片。導演們從胡金銓作品中吸取養份,反芻吸收致敬。

徐楓誓言一定要拿到坎城金棕櫚獎作,果然監製的《霸王別姬》獲得1993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的肯定。(華映提供)
徐楓誓言一定要拿到坎城金棕櫚獎作,果然監製的《霸王別姬》獲得1993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的肯定。(華映提供)

上集看到曾經與胡金銓共事多年,堪稱是師徒關係的石雋前往多片當年拍攝地,回憶與胡金銓導演共事的故事,那些甘苦過程,真是點滴在心頭。導演林靖傑與團隊歷時四年多籌備拍攝,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則是還要現場重現部分片中段落,透過電影中的大俠石雋,帶領觀眾走入時光隧道,發現原來當年電影裡的拍攝場景,都在台灣許多不為人知的地方拍攝,才能成就電影中的江湖味。

《大俠胡金銓》看胡金銓如何從北京、台灣、香港到美國這四個國度發展,他的徒子徒孫們又如何看待師父的作品?特別是石雋說出了很多心裡話,徐克則回憶不少過程,加上曾經合作《笑傲江湖》,可以看出徐克導演對胡金銓感激在心,但商業合作似乎最後還是傷了一點老導演的心。吳宇森對導演一直有情有義,最後甚至是出錢在洛杉磯買了墓地以供後人弔唁。

《大俠胡金銓》劇照《俠女》。(圖/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大俠胡金銓》劇照《俠女》。(圖/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其他如:王童、許鞍華、洪金寶、徐楓、鄭佩佩、秦沛、李屏賓、金馬獎最佳剪輯陳曉東與影評人焦雄屏、聞天祥、黃建業、舒琪,每個人回憶過程,都是有血有淚的故事。

《大俠胡金銓》是獻給影迷們的一堂導演必修課,原來眾多港台大導演們心中的大導演,就是胡金銓,說他是影壇先知,絕對不是浮誇形容。最後更看見這位先知終究要與商業體制妥協奮戰,不勝唏噓。

胡金銓代表作《俠女》1975年獲得坎城影展最高技術委員會大獎,卻只有一紙獎狀。(華映提供)
胡金銓代表作《俠女》1975年獲得坎城影展最高技術委員會大獎,卻只有一紙獎狀。(華映提供)

movie_id:1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