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人才-跨界寬與深 過人得分看道行

工商時報【本報訊】 大學指考曾以「以麵包師傅吳寶春為例,談學習的寬度與深度」,當作作文題目。抽象的「寬與深」難倒一群考生,一位曾拿到散文首獎的學生,竟也倒在這篇作文上。大考中心以此命題,因為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人才,就是能結合「知識寬度與深度」的T型人才。 「T型人才」字母「T」,代表知識結構的特點:「一」代表「知識的寬度」;「I」代表「技術、知識的深度」。寬與深的連結稱為crossover(跨界、混搭),有這種連結能力的人才具有較多創意。而創意,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寶春師傅的「技術深度」是他做麵包的技術,那什麼是寶春師傅的「知識寬度」呢?幾年前一次與寶春師傅深談,才知道他雖然只有國中程度,但因為長期自修英文、日文、藝術、管理學等,還曾多次到日本及歐洲進修,所以可以日後位處管理階級,他可以創業有成,正因為他的學習如「泰山不讓土壤成其大;如河海不擇細流就其深」,這樣的努力讓他成為這時代最需要的T型人才。 創立蘋果電腦的賈伯斯,是另一個T型人才。賈伯斯大學休學後,靠回收可樂瓶填飽肚子,支持他活下去的是一門旁聽的英文書法課程,他為這些字體的美深深著迷,十年後他設計了世界上第一臺能印出漂亮字體的麥金塔電腦,這字體的「美感寬度」,結合賈伯斯堅持的「技術深度」,終於成就了今日的蘋果的霸業。 其實不僅產業需要T型人才,文創產業更需要這樣的人才。例如《魔戒》的作者托爾金本是牛津大學語言學教授,為了研究盎格魯撒克遜語,廣泛接觸英國的民間傳說及北歐神話。他蒐集了許多失傳的字首、字根,將之組合,創造許多新字,卻苦於沒人使用,因此創造了一個可以使用這些文字(精靈語)的世界,最後,結合了「語言學深度」與「神話寬度」的曠世鉅著《魔戒》,因此誕生了。 因此我們可發現,不管東西方教育,都在往培養「T型人才」連結性思考的教育方向修正,只是「先深後寬」或是「先寬後深」的順序不同。 教育的改變已是必然,再度學習及尋求寬度的連結卻是每個人不可抗拒的責任。未來的模範生不能只是單一專門的醫生或電子新貴,他必須是另一個有跨界能力的賈伯斯、寶春師傅或是兼重「技術深度」與「知識廣度」的工業4.0人才。 對了,寬與深「跨界」的單字叫crossover,在籃球的術語,crossover叫做「過人」。 未來的球在我們手裡,偉岸的防守者在前,怎麼過他?如何上籃得分?就看年輕的你如何發揮了! (摘自本書第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