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捷運進站揚塵 慎選口罩防懸浮微粒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選擇哪一種交通方式,會讓您接觸到最多霾害呢?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是機車,但我們透過實測,發現居然是捷運站裡頭的PM2.5濃度最高,尤其是捷運進站的一瞬間,濃度會瞬間飆升。另外,很多人會選擇戴口罩來抗PM2.5,但是哪一種口罩才能真正發揮效用,大家其實都一知半解,今天的真相急先鋒,帶您深入了解。

民眾:「(站門邊空汙)有時候會有味道。」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醫師:「 進入你的血液循環之後,它就可以全身到處去,所以它可以影響到你所有器官。」當你連呼吸都可能致癌,這是你想躲也躲不了的隱形殺手。

捷運站人來人往,我們普遍認為室內的空氣品質會比室外來得好很多,但接下來這個實驗

可能推翻你的觀念。這裡是台大醫院捷運站出口,可以看到微粒監測器上數值停留在47左右,進站前下降到33、34,低於空氣品質管理法規定的標準值35,但當捷運進站瞬間我們往下走,數值從遠本的34一路飆升到81,瞬間攀升。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醫師:「你在捷運月台等待的時間不會很長,可能3-5分鐘你就搭上捷運了,可是你在捷運裡面,尤其是坐比較長的,尤其是到淡水線的話,可能要坐1個小時。」接著我們走進車廂,捷運開動後數值慢慢降低,最低落在38左右,但是還是超標。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醫師:「我的感覺就是說,我們的捷運車廂裡面通風換氣還要再加強,而且它裡面必須要思考要不要去加裝空氣清淨機。」

同時間我們也針對裝有全罩式月台門的捷運站實測,數值只有45上下,明顯低很多。另外通勤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像是公車,數值只有19,在安全範圍內,即便是機車最高也只有50,雖然取樣時間、室外風力大小都會影響檢測結果,但捷運進站這一瞬間的濃度,吸久了會對身體造成多大危害?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醫師:「空氣汙染對我們身體的危害有70%是貢獻在心血管上面,包括腦部 、心臟跟腦血管系統,其實是最大的受害者。」

環保署:「針對這個問題,它可以做一些措施來改善,包括它定期去清洗它的軌道,我們也希望它能夠加強通風換氣,換比較好的濾網。」

空汙來襲,民眾人人自危,像這種PM2.5專用口罩,為什麼能有效防霾?我們從生產線找答案。

口罩廠總經理陳勇志:「PM2.5它最大跟醫療口罩不一樣是它的密合度,整個料價跟一些連動跟傳統的設備跟製作工藝是完全不一樣。」

口罩跟一般口罩最大的不同,就是必須在製程中加入這麼多道濾網系統才能有效阻隔懸浮微粒進入人體。透過超音波滾輪把布料緊緊壓印在一起,剪裁後形成立體口罩,經濟部標檢局也在2017年公布國家標準,由強到弱 將口罩分為ABCD四個等級。

口罩廠總經理陳勇志:「只要說媒體、廣播有在報今天紫爆,我們就會建議說是戴A級,然後如果是紅害或是橘色提醒,我們就會建議說是帶B級。」

根據美國研究,每增加10um的PM2.5就會增加8%的肺癌死亡率,當你每天上下班、上下課吸的每一口氣都存在死亡風險,你還敢踏出家門嗎?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