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獨裁國家劫持人質 當成對抗西方的籌碼

全球各地的獨裁國家恣意逮捕並對外國公民判刑,利用他們作為實現地緣政治目標的籌碼。

華爾街日報報導,過去恐怖分子和叛亂分子經常劫持人質,近年卻有愈來愈多民族國家(nation-states)仿效;這不僅對西方民主國家構成新挑戰,俄羅斯、中國、伊朗和北韓等競爭對手,在烏克蘭和中東衝突的前提之下,關係變得更密切。

這是一場不公平的競爭,具法治和獨立司法機關的國家不能透過以牙還牙的方式報復,也無法禁止該國公民前往對手國家。

目前約有數百名美國及其民主盟國的公民,因為政治原因被獨裁政權關押;光是最近幾個月,俄羅斯就逮捕數名美國人。

曾參與處理備受矚目案件的華府國際情資與安全顧問企業「蘇凡集團」(Soufan Group)資深研究員維娜‧納吉布拉(Vina Nadjibulla)表示:「大國競爭回歸,造就旨在達到政治影響力的劫持人質行為。關心公民的民主國家最容易受到傷害,因此俄羅斯等獨裁國家可以利用這種不對稱優勢。」

冷戰期間(Cold War)也曾發生錯誤拘留的案例,但沒那麼頻繁,部分原因是,當時極少西方人跨越鐵幕(Iron Curtain)。

伊朗革命政權1979年開始抓美國外交官,並在黎巴嫩資助綁架西方人的行為,帶頭將劫持人質當作現代國際治國手段的特色。

過去十年來,數十名歐美公民被關押在德黑蘭的伊文監獄(Evin prison),作為交換現金或換囚的籌碼,交換因恐怖主義或洗錢等罪名而遭拘留的伊朗人;時至今日,仍有不少歐美公民被關在伊文監獄。

2015年被拘留、2023年獲釋的伊朗裔美國商人納馬齊(Siamak Namazi)回憶說道:「在那裡的八年期間,我親眼目睹伊文監獄變成人質的反烏托邦聯合國(dystopian United Nations)。」

納馬齊說:「在伊朗看來,人質外交的唯一風險是聲譽,但當你身處伊朗的伊斯蘭國度,並沒有良好聲譽需要維護。若劫持並拘留人質,最終可以得到你想要的,那就是具成長性的做法。」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中國公民企圖闖海湖莊園被捕 稱持有文件證明北京與川普遇刺有關
護士罹病臉上布滿腫瘤與疤痕 遭西南航空趕下機
華埠開槍襲警案 嫌犯被控謀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