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擺盪在去學校化以及復歸家庭化之間的延後開學情事

讀者投書:王順民(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因應於武漢肺炎疫情的不斷擴散,教育部斷然採取包括暫停寒輔、延後開學以及縮短暑假的權變措施,這也使得相與衍生出來的衝擊影響,便有它進行通盤檢討的必要。

事實上,這項的權宜作法除了高中職以下的學校,將延後至2月25日才正式開學外,也鼓勵家長們去請所謂的「防疫照顧假」,藉此避免逕自送往安親班所可能造成的群聚感染現象,只不過,倘若未能有其整體的戰略布局和戰術運用,那麼,覬覦該項在家性質的防疫手段,恐將喪失原本的期待美意;連帶地,如果還是出現一改再延期開學的突兀景象,除了更加突顯手足無措的制度運作失靈外,也會營生更多的擾人民怨,這是因為:

首先,基本的提問在於是否將開學的上課日延後到二月底,這對於疫情掌控的目標管理,是否就可以迎刃而解?抑或是在疫情擴散的惡化情況尚未明朗之際,延後開學的應變措施,究竟是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及其問題有所紓困的同時,又會衍生出來那些預期與非預期性的發展後果?無疑地,從這個角度切入,暫停寒輔、延後開學以及縮短暑假的權宜作法,宜有它另案規劃的配套思考,特別是落實在工具範疇的技術性操作,那麼,若干商榷的議論之處,還是要有設置停損的防範之道。

比如:以高中職以下的學校為其延後開學的標地對象,就其回應於生活世界的如常運作,那麼,糾結於從學齡前到學童期;從居家保母到機構托育;從托嬰中心到幼兒園;從小學到安親班;從中學到補習班;從國高中到大學以至於從學制學生到推廣教育的不同受教組成,就不應該只是侷限在正規、體制以及常態性質的受教人口族群身上,而是要進一步擴及到保育、幼教、大專以及終身學習的受教人口,理應都要有一視同仁的防護措施,以此觀之,倘若延後開學的『去機構化』,是一項既定的政策方向,那麼,長者在地老化的日照、托老等機構屬性的照顧方式,依舊還是存在某種的風險機率,而需要加以正視因應。

准此,全面性的延後開學,當只是將原本可以掌控的透明化管理,逕自淪為某種四處流竄的失控脫序情境,也就是說,正本清源之道,理當是要導入以年齡別、身心狀況別為先的健康風險管理策略,畢竟,從不同場所到同樣的疫情風險以迄於從中度危險到高度危險的老幼族群,點明出來該項『去學校化』的因應對策,是要有從可行性到不妥當性的併同思考。

其次,扣緊「人」(從特定學生族群到一般社會大眾)、「事」(從檢疫到防疫)、「時」(因應於疫情演變的確切開學日期)、「地」(從去學校化到四處流竄)以及「物」(從口罩、酒精到其它的搶購行徑),那麼,該項率然延後開學的『復歸家庭化』舉措,相與牽動的利害相關人,也就不僅止於各級學校及其學生族群的當事者,而是當前以雙薪家庭為主的勞動型態,究竟有無能力、能量和能耐,去撐托起至少二周的照顧空窗期?

以此觀之,在這裡就不單單只是訴諸於鼓勵父母親去請防疫照顧假以及依舊保留全勤的職工福利,而是擺盪在從公領域到私領域;從個人成本到外部代價;從企業成本到社會成本;從事假到公假或病假;從不給薪到給薪;從部分給薪到支付全薪以及從交易成本到機會成本之間的父母雙親請假與否,何以此一理性選擇行為,已然變質成為照顧責任之私領域化、家戶化、父母親職化以及風險自保化的『去公共化』行徑?

總之,鋸箭療傷的打地鼠作法,這使得上述的延後開學政策,比較側重於教育本位的自為思維,畢竟,孩子的開學上課與否,所牽動的乃是一個家庭如何得以正常如序的生活運作,連帶地,「防疫照顧假」的申請,更不在於需要與否以及有無勇氣,而是要回歸到制度性保障的相關提問,以此觀之,延後開學的『去機構化』,除了有『復歸家庭化』之虞外,安親班之類的替代方案及其『再機構化』的運作風險,也不亞於如常開學的成本代價,這其中更有因應疫情延後開學的風險規避化,到衍生需求要如何確切滿足的國家機器該有作為?

冀此,攸關到公共事務,更是需要三思而後行的決策管理機制。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