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網路世代的憂鬱 學校防治的迷亂

讀者投書:王順民(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根據衛福部統計,十五到廿四歲的自殺死亡人數,已經連續三年出現增加的惡化趨勢,以2019年為例,蓄意自我傷害(自殺)已經成為十五到廿四歲這個族群的第二大死因,而卅歲以下服用抗憂鬱藥物的人數也逐年增加,並且業已從2009年的10.6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16.2萬人,換言之,憂鬱症之類的精神健康問題,已然成為近年青少年走上絕路的主要歸因之一,這也使得關乎到網路I世代更為憂鬱不安一事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嚴肅看待的必要。

基本上,對於該此議題現象的考察針砭,實有回應於需求供給、媒合輸送及其績效管理的整體論述架構,如此一來,來自於需求端的I世代(1995年到2012年間出生),自當是有其必要放寬到從國小到研究所乃至於延伸到社會人士的生理年齡界定,畢竟,無遠弗屆的網絡世界及其可能的構造影響,早已充斥於各個年齡層的不同世代。

冀此,網絡世界之於I世代及其可能衍生的身心適應狀況抑或是選擇最後的不歸路,這方面的因果拉扯串聯,是有加以深究的必要。至於,僅就2018年所合計共有2,686件來自於各級學校的學生自殺、自傷事件通報,折算的結果是平均每三點二小時通報一件,這其中又以高中職最多,其次為大專校院、國中,整年的通報數是2018年的3.4倍,增幅之大,實為某種的發展警訊。

以此觀之,如何有其不同年齡層的對象類別、不同通報項目的事件範疇以及不同風險係數的危險等級,藉此規劃相應於供給端的建制化措施。總之,從狹義的青少年族群到廣義的不同世代,環視於心衛健康的該項關懷意旨,那麼,從青少個人、親人家庭、學校制度、同儕次文化、社會氛圍以及時尚潮流所之於層層堆疊與環環相扣的相互推拉,點明出來:心理健康問題,當只是怯弱全人發展的其中一個徵兆或引爆點,相應於此一破口的可能出路和因應對策,這才是癥結之所在。

再則,來自於供給端的專業人力建置,依其<學生輔導法>的規定,專科以上學校學生1,200人以下者,應置專業輔導人員至少一人;超過1,200人者,以每滿1,200人置專業輔導人員一人為原則,未滿1,200人而餘數達600人以上者,得視業務需求增置一人,只不過,該項人流布建背後所糾結的交錯命題,也讓現行專科以上的學生輔導防治工作,陷入某種的制度運作受阻或失能。

畢竟,單純專業輔導人員的人流數量,夾帶的是從學校心理師到學校社工師的專業內涵;從專業到兼職的各自職務分工;從低薪到適薪的保健因素與制度性保障;從專職到雜務的工作指導;從篩選到廣設的專輔養成素質;從生輔比到質性差的輔導質量兼顧;從專業自我的夠格到自我概念的適任;從初談到諮商的問題診斷、需求評估和資源盤點;從發展性輔導到介入性輔導或處遇性輔導;從一線學輔到現場學導或科師;從輔導教師到專業輔導人員;從實體面談到多元機制;從輔導資源到照顧管理;從學校到家庭等生態環境夥伴;從個案的歸因事由到整體的大數據分析;從行為到認知的次文化;以迄於從前線到後援與追蹤。

總之,理當正視當前大專校院專業輔導人員所之於人力不足、高流動和專業素養不一的集體客觀事實,畢竟,從網不住的接不到的學輔迷亂現象,對賭的不僅止於青春的年華或短暫的人生,而是未來更多的社會性成本。

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