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超高齡社會裡的優活慢老教育—又豈止於一個「育」字

讀者投書:王順民(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在僅剩下不到6年的時間,台灣一地在2025年之際就要邁入所謂的「超高齡社會」之林,這也使得超高齡社會裡的優活慢老教育議題,又豈止於一個「育」字可以了得。

基本上,對於『育』字的詮釋解讀,理應是多重且深邃的,畢竟,『育』字背後所糾結的是諸如「生育」、「婚育」、「保育」、「養育」抑或是「衛育」等等的生活運作構面,就此而言,關注的重點除了不同介面的生活議題外,如何讓之於「教育」的『育』字得以產生更多的加乘效果,那麼,對於超高齡社會的優老慢活教育議題,還是需要回歸到生活世界裡的生活事件及其生命脈絡歷程,以思索又豈止於一個「育」字了得的考察真義,遠地不說,單純的一個「育」字,除了生理範疇的「生育」外,退化的生理功能及其被漠視抑或是被特意壓抑的生理需求,點明出來老年人性慾需求的協力機制,已然是一項亟待重要突破的長照子題;連帶地,除了必要條件的「性育」外,其他相關的充分要件,又有無進行整體性的綜融檢視,比如說:用以融入團體以避免存在性孤獨的「群育」、正確攝取營養膳食的『食育』、彰顯身心保健而非壽命延長的「體育」、扣緊終身學習以充實自己的「智育」、戒之人性貪念及其應有修為之『德育』以及陶冶性情進而珍惜所擁有的「美育」。

准此,在這裡的針砭意義指陳出來的乃是一套「超高齡學」或「後高齡學」的典範建構,是有它用以成為常態科學的必要性,至於,各項的創造性轉化工程,點明出來從政府到民間、從家戶到社區、從親屬到市場、從單一學科到跨域整合、從生理範疇到全人關懷、從基本需求滿足到風險事故規避、從醫護領域到跨育統整以迄於從長者個人到長照社會,是有它解構和新構的策進作為所在;連帶地,食、衣、住、行、育、樂與醫的基本「生活域」如何進一步鑲箝到諸如「知識域」、「科技域」、「人文域」、「宗教域」、「健康域」、「社會域」的進階範疇,那麼,訴諸求優活慢老教育的命題思考,更是要有對於包括打拼階段的「未老」、中高齡人口的「近老」、屆退族群的「已老」和長青銀髮族的「老老」之不同的建基工程,如此一來,諸如教育培力的人力資本、家庭組成的連帶關係、經濟安全的財務規劃、醫護保健的健康促進、關係網絡的社會參與以迄於自我實現的第三人生等「教育」項目,更是要有分類分級、分階分段與分時分程的各自因應對策。

最後,推動所有年齡層之不同退化程度的「老化教育」、屆齡退休人口的「年老教育」以及如何與長者相處之社會共融的「老年教育」,那麼,豈止於一個『育』字的觀念充權與教育培力,這將會是優活慢老教育如何可能且成行的關鍵所在,如此一來,劍及履及的相關社會工程,更是積極啟動不同老化年齡層的優活慢老教育之所在。


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