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對愛和性的看法是否更加務實?

情侶
情侶

現在的年輕人不再像過去幾代人那樣約會、做愛。他們處理親密關係的方式更加務實嗎?

「你凖備好安定下來了嗎?」

耶魯大學學生李慶美(Kyung Mi Lee音譯)在2020年2月為耶魯大學《耶魯每日新聞》發表了一篇文章《安定下來:Z世代的愛情》,她在文章中提出這樣的問題。她會和她的同齡人一樣追隨千禧一代晚婚的趨勢嗎?

在她寫了這篇文章將近兩年後,李覺得答案是肯定的——但原因可能與她的千禧一代同行不同。23歲的李慶美說:「在我的文化想象中,(千禧一代)對長期關係的厭惡意味著更經常短期約會。」換句話說,在她看來,千禧一代之所以不想安定下來,是因為他們正忙於利用單身生活。她指出,對於Z世代來說,「人們不喜歡(長期關係)是因為他們更……反省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關係。」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了這一觀點:與前幾代人相比,Z世代似乎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採取了特別務實的態度,而且他們的性生活也不像前幾代人那麼多。

「他們意識到,在人生的不同時期,可能會有不同的伴侶,滿足不同的需求,」Vice媒體集團(Vice Media Group)洞察部門全球高級副總裁朱莉•阿爾比特(Julie Arbit)說。

她調查了來自英國和美國的500名受訪者(主要是Z世代和千禧一代,也包括一些X世代,以進行「比較」),她發現,Z世代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表示自己「致力於成為一名忠誠的人」。

其他研究人員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例如,根據印度Z世代的一項研究,66%的受訪者接受「不是所有的關係都是永久的」,70%的人拒絶有「限制性的戀愛關係」。

研究人員和Z世代的成員都將此歸因於幾個因素。

首先,這一代人在特別脆弱的時期步入成年,以新冠大流行、日益惡化的氣候變化和金融不穩定為標誌。許多人覺得,在把另一個人帶入生活之前,他們需要先讓自己穩定下來。此外,網絡上的人際關係信息也越來越多,這讓Z世代有了他們需要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是誰,以及在不損害身份認同和需求的情況下想從一段關係中得到什麼。

「他們過於關注自己,」阿爾比特說,「這並不是因為他們自私。他們知道要為自己的成功和幸福負責,知道他們需要在照顧別人之前先照顧好自己。」

在Z世代中,堅持二元性別的人明顯減少,"願意探索自己的性取向"的人增加了。(Credit: Getty Images)
在Z世代中,堅持二元性別的人明顯減少,"願意探索自己的性取向"的人增加了。(Credit: Getty Images)

尋求穩定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個25歲的普通男人可以靠自己的收入養家,而不指望妻子去工作,」美國當代家庭委員會(Council on Contemporary Families)研究和公共教育主任斯蒂芬妮•孔茨(Stephanie Coontz)說。對於許多80後來說,25歲的人可以養活整個家庭,以及男人希望擁有全職妻子的想法,都不再適合當代的環境——對一些人來說,這甚至看起來很可笑。

美國格林斯伯勒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社會學副教授阿麗亞爾·庫珀伯格(Arielle Kuperberg)表示,Z世代將堅實的財務基礎作為優先考慮的因素,這正在延長通往婚姻的道路。「人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安定下來,因為他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達到財務穩定。」

李慶美和她的朋友們對此表示贊同。她說他們是「歷史上最不安全、經濟最不穩定的一代」,這促使他們渴望在與長期伴侶安定下來之前獲得「經濟獨立」。

作為一名大四學生,李說她和朋友們更有可能將事業置於人際關係之上,以獲得更穩定的經濟地位。她說:「我很少有這樣的朋友說,『我要搬到這裏,這樣就可以和伴侶在一起了。』」他們關注的是,什麼對他們的職業生涯是最好的,以及如何讓人際關係與職業生涯相匹配。

庫珀伯格對Z世代的研究與此相符;她發現,與千禧一代相比,正處於事業發展陣痛中的年輕人不太可能正式約會。

「我不認為他們不想要長期的關係。他們是在拖延。」她說。

此外,庫伯伯格還發現,目前年輕人面臨的不穩定導致他們當中的更多人搬回家與父母同住,因為在20多歲時負擔不起獨自生活的費用。「隨意的關係增多,而認真的關係減少……是因為後者更難建立。」

最近,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新冠大流行加劇了年輕人無法獨立生活的趨勢。2020年春天,庫珀伯格採訪了一名Z世代的人,在新冠疫情襲擊美國後不久,他和父母從華盛頓特區搬到了北卡羅來納州。他告訴研究人員,在他搬回華盛頓之前,不會再約會。

靈魂搜索

Vice媒體集團2020年9月開展的一項全球研究《封城後的愛情》顯示,75%的Z世代受訪者目前單身,在疫情期間沒有約會。許多人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想在尋求伴侶之前,花點時間更好地了解自己。

「我開始思考我自己,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它教會了我很多,」一名來自意大利的匿名Z世代男子在調查中說。

美國的一位Z世代女性也表達了同樣的情緒:「我和所有人都保持著身體上的距離,我可以退一步反問,『我是誰?』」

當然,這種態度可能是由於封鎖期間缺乏選擇,而不是Z世代的內省傾向。不過,來自世界各地的Z世代確實有更多資源來弄清楚自己是誰,包括TikTok這樣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序,在這些應用程序中,治療師討論依戀風格和健康的關係技巧已經變得很常見。

Z世代的成員報告稱,他們更專注於事業,在談戀愛之前找到財務穩定的狀況。(Credit: Getty Images)
Z世代的成員報告稱,他們更專注於事業,在談戀愛之前找到財務穩定的狀況。(Credit: Getty Images)

例如,李指出,她的兩個妹妹(分別在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已經學會了通過TikTok談論人際關係的深度語言。

她說:「青少年到處談論他們對戀人和性伴侶的依戀類型,用的語言是,『我是焦慮型依戀類型。』」這標誌著一種非常有自知之明的約會方式,優先尋找對你來說有意義的人,而不是你覺得有吸引力或有趣的人。雖然這些優先事項肯定不是Z一代獨有,但這一代人有一系列容易獲得的資源,可以更有見識地找到適合自己的伴侶,這是老一輩人可能不知道的。

對性行為和性別角色的態度的演變也是一個因素。在Z世代中,堅持二元性別的人明顯減少,「願意探索自己的性取向」的人增加了,庫珀伯格說。在她的研究中,她注意到一項統計數據顯示,約50%的Z世代認為自己是異性戀,「許多人說他們是靈活的異性戀者。」

這種對不同類型的性伴侶和關係的開放態度,讓阿爾比特想起了他的觀察:Z世代不一定在尋找他們的「唯一」,而是各種各樣的人來滿足不同的需求,無論是浪漫的、性的還是其他完全不同的需求。

阿爾比特說:「我們的父母可能會找一個有相同宗教信仰或相同政治觀點的人。這一代人想要的是誠實和激情,想要一個能讓他們早上起牀都很興奮的人……與老一輩人相比,他們願意和不同類型的人約會,給別人一個機會。」

變化的標誌

這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整體方式與老一輩人的方式截然不同。

當代家庭委員會的孔茨說,她在20世紀60年代為寫一本關於女性和家庭的書採訪人們時,問女性為什麼結婚,「她們會看起來很吃驚……然後說,『因為是時候了』」,她回憶道。「(那個時候)人們有一種感覺,認為結婚是進入成年生活的一種方式……現在情況正好相反。」

這是Z世代改變的標誌;雖然婚姻曾經是通往成年的一段必經之路,但在今天,它只是一個標誌,一個已經達到目的地的標誌。社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每一代人對於傳統家庭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觀念都變得更加靈活。究竟是Z世代用這些態度塑造了社會,還是社會正在塑造Z世代,我們很難分析。

當然,這些模式並不完全正確。在大學生中,庫珀伯格發現Z世代的種族、階級、性別和宗教信仰對他們約會和尋求關係的方式都有影響。

「白人更有可能隨意約會。有色人更容易建立關係或有更多的正式約會,「她說。那些來自較高社會經濟背景的人,比其他群體更有可能進行偶然的性接觸,並形成長期關係——後者可能是因為他們「有更多的資源」來穩定生活。

雖然有很多跡象表明,Z世代像之前的千禧一代一樣推遲結婚或建立永久伴侶關係,但他們這樣做的原因似乎更多地來自實用主義。

當然,千禧一代推遲結婚是出於一些實際原因,比如害怕離婚(很多人是在父母離婚後長大的),也因為他們負擔不起。但隨著困擾千禧一代的問題(如氣候變化)變得更加尖銳,以及新問題(如大流行)的出現,Z世代繼承著一個更加不確定的世界。這可能需要把培養個人穩定作為Z世代的首要任務,甚至比他們稍年長的同齡人更重要。

「我們在朋友圈裏開玩笑說誰會先結婚,好像有人二十多歲就訂婚是件很有趣的事。」李慶美說。

請前往BBC WORKLIFE 閲讀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