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蔡慶樺】IG上的一句話 竟引發車商賓士磕頭危機

作者為政大政治學博士

針對德國汽車公司賓士在Instagram貼文引用達賴喇嘛名言,引發爭議。(取自網路)中央社
針對德國汽車公司賓士在Instagram貼文引用達賴喇嘛名言,引發爭議。(取自網路)中央社

汽車商戴姆勒一定怎麼也沒想到,Instagram上的一張簡單的海灘上賓士車圖片,配上一句其實單純不過的話,會造成其企業如此大的公關危機。

為什麼引用達賴喇嘛的一句顯然與政治無關的話語,卻必須被懷疑支持分離主義,而必須一而再再而三道歉,聲明絕無任何破壞中國領土主權、也無傷害中國人民情感的意願?

幾乎所有德國媒體都無法理解中共為了一句人生哲理發出的大動作,《南德日報》(SZ)便不可置信地打上了幾個大大問號:「主權?領土完整?破壞?來提醒一下大家:這件事的引爆點是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話被引用了,刊登的社群媒體且是在中國被審查而封鎖的,而這句話只是配合一輛停在沙灘上的白色賓士車,簡單宣傳著:換個角度看事情,你會更開闊。」

有些媒體則可以理解戴姆勒集團總裁在經濟利益考量下如此卑躬屈膝地多次道歉,但幾乎所有媒體都無法認同,把這件事視為注重思想與言論自由的西方對中共的一次屈服。

德國重要報紙《法蘭克福廣訊報》(FAZ)於2月7日的頭版,刊登了極為醒目的照片,名為「哲言智慧」(Spruchweisheit),圖中是兩個清朝服飾、綁著辮子的人,一位向另一位磕頭。圖說就問,如何理解中國的「磕頭」這件事?

在德文中有些詞彙來自中文,除了很常見的風水(Fengshui)、功夫(Kungfu)、氣功(Qigong)、道(Tao)、點心(Dimsun)等字彙,還有一些當年東西文化交匯時,讓西方人驚訝難忘的政治、社會現象,在西方字彙中找不到相應的概念,只能挪用中文,例如Kuli這個字,就是中文的「苦力」。

而「磕頭」(德文Kotau,英文kowtow)這種五體投地的卑屈動作,更是超乎西方人想像之外的中國文化特徵。2014年時梅克爾訪問中國大陸,針對2012年英國首相卡麥隆接達賴喇嘛後兩國關係走向冷凍,後不得不在經濟利益下聲明尊重中國領土完整、不支持西藏獨立,同樣也因接見達賴喇嘛被中共嚴詞批評的梅克爾對記者表示,她不會在壓力下屈服,隨團出訪媒體便報導:「總理無意磕頭」(Die Kanzlerin will keinen Kotau machen)。

此外,2017年習近平訪問瑞士時,瑞士警方逮捕親西藏團體抗議者、阻止示威遊行,這在重視集會遊行自由與示威權利的瑞士引起媒體熱議,磕頭也成為熱門新聞字彙。

不過磕頭這個字在德文生根已久,也不只是在中國脈絡下才被使用,例如德國在野黨就批評過梅克爾內閣對土耳其的態度是一種磕頭。因此「磕頭」是德國媒體偶爾在描述本國與外國的來往時之卑屈態度會出現的字彙。

而這一次的戴姆勒事件,則使磕頭這個字又回到了中國脈絡下,並成為這一陣子蠻常見到的新聞字眼。《新蘇黎世報》(NZZ)的標題寫著「外國企業對北京磕頭」(Ausländische Firmen machen Kotau vor Peking),報導這一陣子來誤觸主權問題「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一些企業;《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更寫著:「要引用達賴喇嘛的話語,得先能磕頭」(Wer den Dalai Lama zitiert, muss schon den Kotau beherrschen)。

維基辭典解釋Kotau時,列上了同義字為下跪(Kniefall),雖然在德文中兩者用法類似—媒體上偶爾也常有對經濟利益下跪(Kniefall vor Wirtschaftsinteressen)的用法—但我們都知道下跪與磕頭是不同的概念,除了程度不同,功能也不同。

磕頭是完全降伏、絕不反抗的奴才狀態,下跪則是表達懺悔時(例如西德總理布蘭特在波蘭為德國納粹罪行下跪)、表達尊卑與服從時(例如西方傳統面對皇室的禮節、例如求婚時)的姿態。

當年英國派遣George Macartney使華,擬打開中國的大門,說服清朝提供英國通商口岸。他失敗了,而此行中他最為人所知的事蹟是拒絕向乾隆磕頭,只願意屈膝下跪。也許即便他磕了頭也打不開中國大門。幾百年後,西方媒體看到一位進了大門的人,願意磕頭,不惜一切只為了留在門內。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