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國聖燈塔遷址3次 本島極西點 見證海岸線退縮史

中國時報【莊曜聰、賴佑維、林宏聰、曹明正╱綜合報導】 以觀夕陽聞名的台南黃金海岸,海岸線長達3公里,昔日美景曾讓人流連忘返,卻因為海岸線退縮,觀夕伴隨著消波塊,大殺風景。無獨有偶,台灣本島極西點台南七股國聖燈塔,過去燈塔邊有大片沙灘,如今南側海堤邊只剩礫石與消波塊;旗津海岸線遭侵蝕最嚴重時,沿海房子快要保不住,後來堆起了「肉粽」消波塊,才緩和了居民的害怕。 不堪潮蝕 曾應聲倒塌 塔高32.7公尺的七股國聖燈塔現址搬遷3次,見證海岸線退縮歷史。1957年興建在七股潟湖外的網仔寮汕沙洲上,早期還建有宿舍,但不堪颱風襲擊及海潮侵蝕,燈塔底部被海水淹沒,1969年歐衛拉颱風侵台,竟應聲倒塌,同年改在頂頭額汕沙洲重建,距離原位置,內遷將近4公里,原本燈塔西側的大片沙灘,因為海潮沖刷流失,已成汪洋一片,燈塔西側建有土堤,為了保護土堤,靠著消波塊堆置營造人工海岸,以減少海水沖刷侵襲。 台南北門、將軍、七股一帶沿海,海岸線退縮更明顯。66歲漁民王博文,家中世代在北門海邊捕虱目魚苗、鰻魚苗維生,每年11月到隔年3月,都在岸邊搭起工寮,頂著寒風討生活。 海岸後退 1000公尺 王博文的簡易工寮就搭在堤防邊,漲潮時海浪沖上岸,離他的工寮不到10公尺,往附近一看,其他工寮的位置也差不多。他說,以前不是這樣的,20多年前海埔新生地開發養殖後,在外圍築起堤防,印象中從那時開始,海岸就逐漸倒退。現在堤防加到5公尺高,海岸呢?「起碼退了1000公尺遠!」他指著遠方說,眼前的汪洋一片,以前都是綿延的沙灘。 最近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在北門等地,用消波塊堆出10條突堤,希望能夠留住海沙,王博文悲觀地表示,幫助不大,而且突堤改變海流,影響捕撈,鰻苗捕撈季從11月開始到現在,他幾乎沒啥收穫,是近年來最差。 桃園市觀音區大潭電廠因興建重件碼頭,形成突堤效應,造成大潭電廠海水入水口以南海岸有侵蝕現象,並有沙灘流失等狀況,雖然在受侵蝕沿岸安置蛇籠等防護裝置,但侵蝕現象只有減弱,沒有徹底解決問題。 旗津瀕危 堆「肉粽」保屋 高雄旗津海岸線因海浪侵蝕,約4、5年前幾乎快看不見沙灘,每年颱風來臨前後,南向季風及颱風大浪,更容易造成旗津海水浴場前端強勁裂流,危害遊客安全。 旗津區永安里長黃修和描述,旗津海岸線遭侵蝕最嚴重時,年年逼近沿海住家,最擔心的是房子保不住,深怕接下來,連地基都要被淘空,後來堆起了層層的「肉粽」消波塊,才緩和居民的害怕。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統計,台南北門、七股沿海有登記的保安林地共有145公頃,因為現地已經變成海域、水池、淺灘,不能營林,實際只剩不到30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