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對方也能明白?別忘了跟家人說謝謝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天下文化】與年邁的父母相處時,不需要特別找出他們「做了」什麼,其實就算子女想找,可能也找不到。看到父母昨天還做得到的事情,今天卻做不到了,認為做得到才有價值,只會注意「做得到」什麼的人,會漸漸不知該對雙親說什麼才好。

不說,對方也能明白?別忘了跟家人說謝謝
不說,對方也能明白?別忘了跟家人說謝謝

但事實上,雙親並非什麼也沒做,他們活著,對家人就是一種貢獻。看起來毫無作為的雙親,只要活著,就能凝聚全家人的向心力。有時候父母過世之後,兄弟姊妹才會發現,彼此的關係其實不是太好。

兒子念小學時,有天夜裡突然對我說:「爸爸,今天謝謝你。」我不記得那天對兒子做了什麼特別的事,於是問他理由,結果兒子並非因為我做了什麼而說謝謝,只為了我陪在他身邊而表達謝意。兒子這番話教會我,對方不一定要做什麼,光是因為對方存在,就可以開口表達我們的謝意。

對父母也是一樣。不要因為是家人就認為「不說,對方也能明白」;就算是家人,正因為是家人,更需要特意說出「謝謝」。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以藉此表達對家人的感謝,例如看到對方把自己用心準備的餐點吃光光,很高興,就可以說謝謝;也可以主動告訴父母,因為兩人健在而感到安心。

父親回到老家生活之後,每次看到我準備好餐點,便會跟我說謝謝。我回想以前和父親一起住時,父親並不習慣向我表達謝意,其實他可能說過也不一定。除了謝謝之外,聽到父親說「有你在,就能安心睡覺」也讓我非常高興。只要把自己聽了覺得開心的話,也對父母說出口就好。

不說,對方也能明白?別忘了跟家人說謝謝
不說,對方也能明白?別忘了跟家人說謝謝

透過對父母表達感謝之意,讓父母感受到自己對子女也有貢獻;只要他們覺得自己有貢獻,就能肯定自己的價值。年邁的雙親會因為漸漸失去能力而喪失自信,覺得自己一點用也沒有,還可能鑽牛角尖,認為自己走了還比較好,甚至認為自己在家中已經沒有立足之地。

當父母能做的事愈來愈少,子女就要對雙親「還健在」一事表達謝意,無須特別留意他們是否「做了」什麼、「做得到」什麼,不著痕跡地讓父母覺得自己對家庭的確有所貢獻。

父親除了用餐時間之外,幾乎都在睡覺,這段時間我不是對著電腦打稿子,就是在看書。有一次跟朋友聊起來,朋友竟然說:「能讓父親看著你工作,真好!」

令我不由得一愣。然而事實的確如同朋友所言,如果在自己房間裡工作,累了就會想做點其他事情,無法集中精神。多虧了父親,我才能每天看很多書,稿子也有進展。

家人不斷對父母表達謝意,是希望讓他們了解,就算自己什麼都不做,也能對家庭、子女有所助益。如此一來,他們就不會藉由激怒他人或惹人煩躁,來引起家人的注意。

我下定決心,就算父親最後連我是誰都不知道,我也不會改變自己對待父親的方式。所幸父親直到臨終前,都還知道我是他的兒子。

如果父母連自己是誰都忘了,就當作今天是我們第一次見面,時間從「當下」開始,兩人之間便沒有過去。

本文出自遠見天下文化《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