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第1季成長放緩 專家:持續降息降準

鉅亨網編譯林鼎為 綜合外電

據媒體《MarketWatch》報導指出,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週三 (15日) 公布第 1 季經濟數據,顯示經濟緩增長趨勢約略與預期相符,不過 3 月份的工業生產數據與零售額數據,均低於預期。

中國大陸第 1 季 GDP 成長幅度為 7% ,為 6 年來新低,該數據與此前由《路透社》對經濟學家作的調查結果相符,並略高於《華爾街日報》作出 6.9% 的調查預測 。

不過許多分析師點明中國大陸 3 月份眾多數據呈現疲弱:

● 3 月份工業生產年增 5.6% ,低於《華爾街日報》預測的 6.9% ; 1 月、 2 月時則為年增 6.8% 。

● 3 月份零售額年增 10.2% ,遜於《路透社》預期的 10.9%;1月、2月時數據為年增 10.7% 。

● 1 月至 3 月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為 13.5%,遜於《路透社》預估的 13.8% ;1月至 2 月時增幅為 13.9% 。

分析師們針對中國大陸公布第 1 季數據的初步回應,主要擔憂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不景氣,以及預期北京政府推出進一步經濟刺激措施降低衝擊。此些措施可能包括調低利率,以及調降銀行準備金率。

野村證券 (Nomura) 經濟學家 (Yang Zhao 、 Chang Chun Hua 及 Wendy Chen):

中國大陸第 1 季 GDP 成長遜於預期,顯示成長動能仍有風險,北京政府或進一步採取寬鬆政策。野村認為北京政府在今年剩餘的 3 個季度中,將持續調低利率及降低銀行存款金準備率。

由於此前北京政府施行的寬鬆政策開始發酵,預期中國大陸成長動能將漸有改善。野村經濟學家認為,由於去年比較基數偏高,今年第 2 季 GDP 成長與同期相比或將跌至 6.6% ,下半年的表現則會比較好。野村經濟學家仍維持原先對今年 GDP 成長預測值,為 6.8% 。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信評」(Fitch Ratings) 亞太主權信評部門主管 Andrew Colquhoun :

Colquhoun 對中國大陸今年 GDP 成長預估為 6.8% ,明年 (2016) 則為 6.5% 。Colquhoun 表示,經濟緩增長也不盡然是壞消息,前提是緩增長必須是國家經濟在朝向可持續發展的調整道路上。但也需要國家經濟轉型適應投資減緩趨勢時,增加消費支出以維繫這種調整步調。中國大陸過去太過仰賴建築業及房地產市場帶動就業成長,因此惠譽信評認為,目前房地產區塊發生的修正將成為最大的風險。

金融服務公司 PNC Financial 資深國際經濟學家 Bill Adams:

Adams表示,衰退的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與委靡的重工業一如預期,拖累國內需求表現。中國大陸第 1 季名目家庭消費支出也相對出現下滑,不過由於汽、柴油價格降低,也在名目消費支出中產生些緩和作用。

中國大陸第 1 季數據勉強符合先前預期水準,北京政府官員也不至於對疲弱的數據感到意外,並將更堅持目前政策立場,也就是將逐步降低今年的借貸成本,同時避免造成信用快速擴張。 Adams 指出,在今年剩下的季度裡,人民幣兌美元還有微幅貶值的空間,另較過去幾年有較大波動區間。

道明證券 (TD Securities) 首席亞太宏觀戰略師 Annette Beacher:

Beacher 表示,中國大陸 3 月份工業產出與零售業疲弱的表現,吞噬所有第 1 季 GDP 成長 7% 帶來的寬慰;不過 7% 的增幅符合預期,也打破市場稱 GDP 成長可能僅有 6 開頭的耳語。然而,經季調第 1 季 GDP 較去年同期僅有 1.3% (年度 GDP 僅較去年同期成長 5.2 %) ,顯示經濟成長動能下滑。另外,市場期盼北京政府降準及降息的呼聲也將更多,同時擴大人民幣交易區間以利進一步貶值的聲浪也將變多。

與其它國家央行不同,中國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方面還有許多政策工具,可引導整體經濟發展在 2017 年及 2018 年實現更具持續性的 5% 至 6% 成長增速。

蘇格蘭皇家銀行 (Royal Bank Of Scotland) 首席中國大陸經濟學家 Louis Kuijs:

Louis Kuijs 指出,今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面臨的挑戰將出現緩和。房地產建設面臨的下行壓力或將持續一陣子,特別是在第 2 季。不過,由於北京政府近來採取的寬鬆政策開始發酵,以及全球需求動能漸有改善,預期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在接下來幾個月將有改善。Kuijs 表示,為了反映中國大陸第 1 季 GDP 成長高於原先預期 (蘇格蘭皇家銀行原先預估 GDP 成長為 6.8%) ,因此上修中國大陸今年 GDP 成長至 7.2% 。

不過, Kuijs 也指出尚有一些風險存在,包括全球貨幣及匯率出現動盪變數更多、全球貿易增長疲弱,以及中國大陸自身房地產市場日深的下滑趨勢、地方政府債務框架實施後造成基礎設施投資走弱,與金融市場在信用事件影響下顯得惴惴不安。此外,中國大陸股市漲勢越旺,一旦股市出現回調,伴隨的金融動盪與經濟損害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