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TPP不是洪水猛獸

工商時報【劉洪】 美國、日本、加拿大、澳洲等12國日前達成「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不包括中國的TPP會對中國經濟構成挑戰,但將其視作洪水猛獸,無疑是危言聳聽。坦率地說,TPP孤立不了中國,對中國而言,TPP未嘗就沒有積極意義。 按照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說法,之所以推出TPP,原動力就是對中國規則制定權的恐懼-「當超過95%的潛在客戶生活在我們的國境之外,我們不能讓像中國這樣的國家書寫全球經濟的規則」。從這個角度看,TPP確實有針對中國的意圖,也難怪有人將其稱之為「經濟北約」。 對中國而言,最值得擔心的是TPP會否構築起一個將中國排除在外的經濟共同體,從而給中國經濟帶來衝擊。 挑戰是難免的。考慮到TPP推出的大背景,其在勞工、國企等問題上指向明顯的嚴苛標準,即使中國真有意加入TPP,短期內也無法實現。考慮到美國與歐盟正在談判類似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可以說,世界貿易規則正在美國主導下發生重大改變。 但TPP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必定是有限度的。很多人的擔憂,其實是混淆了經濟總量與雙邊貿易的概念。TPP只能約束12個締約國之間的貿易。以2013年為例,這12國內部貿易約在3.5兆美元,只占到了世界總貿易額的不到10%,中國當年外貿總額已超過了4兆美元。 對TPP中的日本、韓國、澳洲、越南等國而言,中國都是第1大交易夥伴,中國還是美國和加拿大的第2大交易夥伴。TPP即使利好12國內部貿易,但他們與中國貿易同樣不可或缺。 尤其要看到,中國製造的競爭力,不僅僅是價廉物美,還有較好的營商環境以及產業鏈的完整。不然,墨西哥早就與美國締結特殊貿易關係,為何在很多領域競爭不過中國?同樣的,東南亞很多國家成本已低於中國,但很多轉移過去的工廠還是要回流中國。 TPP孤立不了中國,但絕不意味著就可以輕視TPP的挑戰。規則一旦制定,後來者就不得不去研究規則、適應規則,當然最好是引領制定更有利於自己的規則。 中國迫切需要找到可讓自己依託的區域自貿組織,以應對TPP挑戰。中國不必挑頭,但須發揮重要作用。歐巴馬坦言不希望中國制定規則,但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中國則必須盡可能參與規則的制定。 在TPP緊鑼密鼓談判期間,中國已與韓國、澳洲等國締結了較高水準的雙邊自貿協定,包括東盟、中國、日本、韓國、紐澳、印度等參加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也在穩定推進中。 TPP可以說是一種連橫,RCEP則可算是合縱,但兩者也相互滲透。從整個地區構架看,美國固然是亞太的成員,但亞洲畢竟還是亞洲人的亞洲,未來必定會出現一個包括中日韓和東盟的更緊密的自貿區。 未來的世界經濟競爭,不會是一國的單打獨鬥,而是地區經濟的整合競爭,而且會融合發展,相互促進。博弈得當,相信TPP和RCEP等最終會實現整合,一些高標準更會推動WTO規則的重新制定。中國或許會成為TPP一員,美國也不能排除加入亞投行的可能性。TPP12國經濟走好,對中國經濟也是一種利多。 一些國家可能以零和態度看待中國,但只要中國變得更開放、更自信、更包容-包括在TPP規則上,也完全應該擇善者而用之。壓力有時會轉化為動力,巨大的挑戰,往往更能激發中國經濟改革突破,一如當年中國的「入世」(加入WTO)!(本文摘自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