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陸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最後一哩路

工商時報【沈建光】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達了今年將立足於推動資本項目下可兌換,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的決心。伴隨著資本項目實現可兌換,人民幣匯率與利率市場改革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有望快於預期,今年將是人民幣實現可兌換的最後衝刺年。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人行推動資本項目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十分迅速。截至目前,中國央行已與28個央行與貨幣當局簽訂了雙邊本幣互換金額,與12個央行或貨幣當局簽訂了清算安排,30家央行與貨幣當局已把人民幣納入了外匯儲備等。 為何人行意欲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早在2009年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央行網站上發表的《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文章,對此有深刻探討。 文章提出,當前以美元本位制的國際貨幣體系其實存在嚴重的內在缺陷和系統性風險,即對於儲備貨幣發行國而言,中國國內貨幣政策目標與各國對儲備貨幣的要求經常產生矛盾。 自上個世紀70年代初開啟美元本位制以來,美元每一次反轉都往往有全球性的危機相伴。換言之,美元本位制下,美國之外的金融危機變得越加頻繁。當然,這其中最令人記憶猶新的便是金融危機以來的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局面。可以看到,2008年金融危機雖然始於美國,但鑒於其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先後通過三輪大規模的量化放鬆,使得美國率先走出危機;相反,美國QE退出的外溢效應明顯,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市場甚至實體經濟都遭受了明顯衝擊。 當然,除了外部動力以外,積極推動資本專案可兌換與國際化進程也符合中國政策操作與戰略方向,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與中國經濟實力相稱,符合國家根本利益。二是配合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三是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面臨增長方式的轉變,從依賴製造業與出口作為經濟增長動力轉變為依賴國內需求與服務業為經濟增長動力。四是與美元聯繫匯率,可能會引起大量資本流入。五是放開資本管制,增加匯率彈性可以緩解國際社會對中國是匯率操縱國與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 今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周小川曾表示,今年推動資本專案開放主要有以下三大著力點:一是境內外個人投資便利化;二是更加開放資本市場,包括推出深港通和允許中國國內外的企業自由選擇在境內外發行股票和債券;三是按照人民幣變成一個自由可兌換的貨幣的要求修改《外匯管理條例》。 具體來看,離岸市場建設方面,香港作為最主要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迅速。新加坡、倫敦、台灣等離岸人民幣市場自2012年以來也獲得飛速發展,同時,德國、盧森堡、美國、加拿大也在努力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一個全球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網路初顯雛形。 利率市場化方面,如今貸款利率市場化已經完成,唯有存款利率仍存在上浮限制;結合近期央行表態,伴隨今年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與相關配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今年利率市場化將完成最後一躍,即取消存款利率浮動限制。 當然,匯率改革方面,與美元高度相關的匯率制度需要適時而變;預計今年有望在擴大對美元波幅方面取得進展。 金融當局管理者日前在多個場合指出,今年將推動資本專案可兌換,具體路徑包括使境內境外的個人投資更加便利化,資本項目更加開放等,這意味著中國資本項目可兌換路程上的最後一哩路即將被突破。 (本文摘自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