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多元集資拼上市櫃 缺資金?上創櫃板吧

中小企業多元集資拼上市櫃 缺資金?上創櫃板吧

2014年底,台灣大學的「Flux」團隊特別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原因是他們以其研發的3D印表機前往矽谷闖天下,更在Kickstarter平台募資超過164萬美金,創下台灣群眾募資的最高金額紀錄。

從2014年到2015年初,各取得約3億台幣高額投資的香港貨運版Uber︰GoGoVan與EasyVan進軍台灣的消息,也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募資這門學問,看別人進行總是信手捻來、水到渠成?但事實上,台灣中小企業在這方面往往比較弱勢。尤其在事業剛起步階段,除非原先就擁有雄厚資金或是營收一開始就有亮眼成績,不然「公司一開門就需要錢」可能變成許多企業經營者的惡夢,得為了資金到處奔走。

中小企業融資壓力升高

根據2012年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資料,以及2013年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資金融通資料,顯示了兩種狀況,也可以了解中小企業對於融資的壓力:

1. 2012年中小企業整體財務,受到外在需求減弱的影響,所保有的流動性資產明顯增加,尤其在存貨部分。面對未來景氣復甦所可能帶動的產能需求,中小企業降低在基金及長期投資的配置,提高固定資產比率。

2. 2012年中小企業流動負債比大幅增加,造成短期融通壓力升高。獲利方面,中小企業營業費用大幅提高而使營業收益減少,也使得中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大幅下滑,負債比率上升,持有長期資金減少,整體經營能力明顯下降。
因此,不論公、民銀行皆加大對中小企業承作貸款。根據2014年中小企業白皮書,隨著景氣逐漸好轉,5大銀行新承作貸款利率也隨之提高,使得中小企業面臨融資成本上升的壓力。由此可見,當中小企業面對未來的經營難題時,所需要的資金將更高更多,所必須付出的成本亦是如此。

銀行借款不易 對外募資掀熱潮

面對資金需求,大多數中小企業會從兩種管道進行。第一種管道是對外募集資金,如「創櫃板」以及在國外掀起熱潮的募資平台「kickstarter」。其中,截至2014年底,創櫃板公司已約達60家,展現扶持微型企業成長之成果;至於kickstarter也在2015年初公開宣布,2014年共計有世界各地約330萬的網民,投放了約5.29億美元的資金,而成功集資的專案共有22,253個項目(音樂/電影及影片,是最多成功集資的兩個項目,分別為4,009及3,846個)。可見只要想法夠有創意性與技術性,都有機會募到資金。

第二種尋求資金的管道就是向銀行借款。不過,向銀行借款必定有利息費用,且借款越多成本壓力就越大。台灣很多中小企業經營者只知道往前衝,不斷擴大經營規模,總覺得只要能跟銀行借到錢,就有辦法成功,卻沒想到萬一市場環境突然改變或是消費者不買單,整個事業將會面臨極大危機,也因此,為周轉不靈而面臨倒閉的中小企業也時有所聞。因此,建議向銀行借款的中小企業應了解如何具體展現財務報表,與往來銀行維持一定的關係,並在長期互動下讓銀行了解企業本身的核心競爭力(包含企業客戶、競爭對手及供應商等),讓現有財務報表所揭露的訊息更有價值,就比較容易獲得貸款與較低利的資金成本。

然而,從最近各家銀行的放款比率來看,便會發現銀行的態度也趨近保守。尤其是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表示,當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在2014年第三季完成減碼(停止購債)後,美國將會有大約半年時間來進行升息。美國升息的訊息也帶動資金利率的提高,可以預測資金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當然新創事業要取得銀行奧援也會相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