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科還是缺人,護士荒依然無解 醫護回流?衛福部大玩數字遊戲

五大科還是缺人,護士荒依然無解 醫護回流?衛福部大玩數字遊戲

衛福部提出數據表示,醫護人力問題已明顯改善。但實際狀況是,就算加碼訓練津貼,醫師對五大科仍興趣缺缺;醫院年年賺獎勵金,但護理人力還是沒增加,衛福部這套統計障眼法,灑了錢出去卻解決不了問題。

八月初大學指考放榜,台大牙醫系排名從去年第四名,悄悄爬升到第三名,超越成大醫學系。不少醫學生表示,一點也不意外,牙醫師醫療糾紛少、工時正常、自費項目多,「聰明的」自然會選擇生活品質佳的科系。

不禁讓人好奇,衛福部誓言改善醫護困境、解決「五大皆空」的人力問題,究竟做得如何?今年四月,衛福部曾提出一項數據表示,問題確實已明顯改善,國內醫院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及急診科等五大科住院醫師招收率,目前初步已達八成以上,急診科更高達九成;執業護理人員人數也大幅增加近九千人,甚至連離職率都已從二○一二年的一三.一四%降為一三年一一.二%。

選不上熱門科,只好去五大科

事實真如「漂亮」的統計數據,早已有改善嗎?看在第一線醫護人員眼中,實際的醫護困境並未改變,改變的只是統計圖表上的數字以及
統計方法,甚至認為,衛福部玩的只不過是「數字遊戲」。

「衛福部的做法,就是將每年各專科醫師的訓練容額減少,選不上熱門科別的,自然得去內、外、婦、兒、急五大科。」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主任、醫勞盟常務理事錢建文指出,全台一年約有一三○○名醫學院畢業生,過去全台各專科醫師訓練容額一直在二五○○名左右,畢業生選科系相當自由,一切各憑本事。

根據衛福部所公布的「一○三年度住院醫師核定容額表」,今年住院醫師核定容額已減至一五五○名,相較二○一○年的一九四八名,減幅約兩成,而縮減額度明顯集中於五大科以外的科別,例如家醫科就從一五○名調整至一三○名、病理科從五十七名調整至三十名、復健科
也從五十五名調整至三十九名。

不斷縮減熱門科別的住院醫師核定容額,衛福部用盡心思想讓畢業醫學生選五大科,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新光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張志華說,許多住院醫師第一年雖在五大科,但隔年皮膚科、復健科、五官科(指眼耳鼻喉科)及家醫科一有缺,仍馬上選擇換科,再從第一年住院醫師做起,五大科只是申請其他科系的「跳板」。

受完專業訓練,還是不走外科

即使真的待完五大科訓練年限,也不一定就走五大科,有些醫師甚至甘願放棄專科與次專科,走向開業或加入聯合門診,「選上了外科,也不一定會做下去呀,訓練完就去開業了,開業是不用分科的,等於那五年外科訓練就白學了。」錢建文說。

而其他抵死不去五大科的住院醫師,只好選擇「降低姿態」,以時間換取缺額,以「R0」、「-R1」,甚至以「-R2」(住院醫師第一年稱「R1」,「R0」意即得多做一年住院醫師等待缺額)應聘其他科別。「但這些都不是正式缺,也不代表明年就一定可以有R1當,都是有風險的。」錢建文說。

追根究柢,還是出在醫療困境並未改善,醫療糾紛層出不窮、工時過長,即使衛福部加碼「住院醫師訓練津貼補助」,五大科的住院醫師只要完成一年訓練,衛福部就給十二萬元津貼,醫師對五大科仍「興趣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