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幣入籃賺面子 逼國銀改革

旺報【特派員陳曼儂╱上海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IMF)決定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從2016年10月1日起生效,要讓人民幣逐步變成大家都能自由使用「國際級貨幣」,但對大陸民眾來說,看法兩極,認為對一般人並沒有好處,象徵意義大過實質紅利,反而希望能讓「國際標準」倒逼國有銀行改革。台資銀行則希望能趁此解除外匯管制與開放人民幣業務,才能顯現台灣銀行業的優勢所在。 目前台灣銀行業在大陸,包括一銀、國泰世華、彰銀、土銀 、合庫、華銀、中信銀、兆豐銀、台銀、玉山銀及台企銀等都有布局,但受限於大陸銀行的自我保護主義,並沒有太多的業務可以涉入,所以這次趁著SDR,台資銀行紛紛表示,希望能藉此開放台資銀行進行人民幣業務,並解除「外匯管制國家」的眾多限制,但大多低調認為,進度不可能很快,短期恐怕看不到效果。 兩岸貿易往來非常多,是台灣進出口最大宗,過去新台幣與人民幣兌換還要透過美元轉一次,人民幣變成國際貨幣後,可以期待未來外匯開放,台灣民眾在大陸就業求學等,可以自由匯進匯出薪水或生活費,過去限制企業與個人的匯出門檻,可望擴大。 金融業競爭更激烈 國泰世華銀行上海分行行長劉俊豪說,人民幣要國際化,就會走向自由流通的道路,這在跨境貿融業務上會有很大發展,像是可以發行人民幣的熊貓債,對外資銀行來說,也可探討債券商機,理財業務也會有很大的進展。 人民幣國際化,未來金融業競爭勢必更激烈,但劉俊豪表示,競爭激烈能激發出更多好產品,也能凸顯台灣銀行業的能力,若一視同仁,台灣銀行業者也能給予大陸民眾更創新的產品,以及更好的服務。 加入SDR民眾無感 業者表示,如果未來開放讓境外人士來大陸買人民幣的股票、債券,或是不動產等等,這樣流動性會變好;大陸的客戶也會更好,過去還要經過美元、歐元的匯兌風險,但現在不需要,可以直接用人民幣交易,對國際市場影響力更強,未來不用擔心外匯儲備的問題。 但不少大陸網友認為只是「榮譽感和國家形象」,對民眾沒有直接影響,對於大陸媒體提到的,未來能拿著人民幣到世界各國花錢一事嗤之以鼻,因為就算是美元也不能在歐元區隨便花,而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外匯額度沒有取消,根本不符合IMF自由兌換的定義,現在只希望納入SDR後,能透過國際力量,讓壟斷已久的國企銀行好好地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