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廟處處有八卦 天水文化象徵

旺報【(陳明潔)】 每年的伏羲公祭大典都會伏羲廟南端的伏羲祭祀廣場舉行,廣場南北長100公尺,東西長90公尺。廣場沿伏羲廟軸線布置,由碑亭、祭壇、祭台、牌坊和東西兩側的詩文碑廊等組成。祭壇四角和神道兩側分別矗立4根龍圖騰柱和8根圖騰八卦柱,祭台四周選植四季長青的松柏95株,寓意九五之尊之含義。整個廣場氣勢恢宏,呈現出莊嚴、古樸、宏偉的景象,成為祭祀伏羲的主要場所。伏羲廟內蒼松挺拔,翠柏含青,肅穆莊嚴。 伏羲廟內古建築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築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共6座。廟內原有64棵柏樹,傳說是伏羲按八卦的序列而造。故後人便按天干地支,每年選一顆柏樹作為「神樹」,並將之奉為伏羲化身。每到農曆正月十六,便有不少人不辭千里而來,在神樹上貼用紅紙剪的紙人兒求福。 伏羲廟的建築很古早,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廟中可見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先天殿和太極殿是廟中兩大主體建築。先天殿是正殿,建於院子正北高1.7公尺的磚築月台上。殿內供有明代的伏羲彩塑巨像。藻井頂棚正中繪太極河洛八卦圖,四周等分為六十四格,內刻繪六十四卦圖。先天殿后面為太極殿,又稱退殿、寢殿、寢宮,依「前宮後寢」慣例而建,原供伏羲,後祀神農。廟後並有一博物館,館藏豐富,若想瞭解天水歷史文化,建議一定要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