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和誰共進晚餐?

你想和誰共進晚餐?

近年來,因時代的演變,傳統的大家庭已日漸減少,被小家庭和獨生子女家庭所取代。生育率的降低,讓每位孩子得到的關注較為平均,父母和子女間的關係理應更加緊密。然而,在現今社會中,親子溝通問題仍是屢見不鮮。尤其在生涯規劃與個人立場方面,幾乎每天都能聽到父母和孩子們憂心忡忡地詢問:「我到底該怎麼跟孩子(父母)溝通?」

我們相信,藏匿在這個問題背後的動機,必定蘊含滿滿的善意,只是,善意為何還需要這麼戰戰兢兢?為什麼親子間的關懷和好意,經常換來怒目相視的對應?

再回來看看影片吧。

影片裡的問題十分開放,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即使我們被孩子們的回答所感動,卻也不能認為父母的回答是錯誤的。因為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在思考、喜好與著重的方向都不盡相同,正是這些差異造就了答案的多變性,並凸顯出孩子們想法的單純與可貴。

相信幾乎每對父母在聽到孩子們的答案之前,都懷抱著惴慄不安的心情,不曉得孩子們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到底他們最喜歡、最在意的「明星」、「偶像」和「名人」是誰?但當答案揭曉時,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對孩子們而言,自己是最重要的存在。也才發覺自己在不斷往前邁進,追尋前方更美更高的目標時,有一些人卻是默默地在你身邊,只求可以和你共進晚餐,聊聊近期發生的瑣事,以及,你過得好不好…。

常言道:「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當親子發生衝突的時候,也許彼此可以換個方向,將「心」調整成另外一個角度,或許父母會發現,孩子那句「你不要隨便決定我的人生!」,是在渴求你坐下來,好好聽他說出心裡的規劃;「你翅膀硬了嗎?」的背後,是希望孩子在向前奔跑的同時,能夠知道身後會有人為你點盞燈,等待著你回來。

若是我們能轉換角度,看見這些話語背後最真實的心情,最終我們都會像影片裡的父母一樣明白,原來孩子們一直「把我們視為最重要的存在」。

影片的最後,呼籲大家要「珍惜與家人的晚餐時刻」,並將「時間留給最重要的人」。

你想和誰共進晚餐呢?下次再發生親子衝突時,不妨先靜下心來,和對方共進一頓晚餐,用食物溫暖彼此的胃;飯飽了,話匣子也就打開了。

*本篇文章由《張老師月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