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聶隱娘」 奪坎城最佳導演

【陳欣渝 鍾淑惠 台北】 以電影「悲情城市」,成為台灣第一位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肯定的重量級導演侯孝賢是廣東梅縣的客家人,從他的不少作品裡都能看見他相當關心,人文、鄉土等意象,而這次他以歷時10年,花費4億5千萬,才完成的首部武俠電影「聶隱娘」,獲得第68屆法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肯定,這也是他自1993年,以「戲夢人生」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獎後,再次獲獎。 侯孝賢導演的新作品「聶隱娘」,講述的是唐朝一位武藝高超女刺客的故事,在法國坎城影展首映後,獲得國際媒體好評,形容畫面的顏色、光影等,都美得驚人,而這部如詩一般,風格獨特的武俠電影,正呈現出侯孝賢的個人風格,以長鏡頭敘事方式,和固定鏡位,不干涉演員的演出,拍出靜和空的畫面,其實正傳達出他觀察世界的態度,和對生活的感受,這部被外國影評人稱為巔峰造極的美學藝術,也讓他拿下,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 導演 侯孝賢:「你做了什麼,你拍了什麼,你這個時候,就不會在乎得獎的問題,意思就是你自己有沒有做到,其實你非常清楚,一個真正的創作者,絕對不能想你一定要得獎,不是這樣的,所以這個片子呢,沒得獎前我就已經很開心了。」 影評人 麥若愚:「那當然跟傳統的,我們所謂的吊鋼絲,或者是刀劍的武俠電影,可能不太一樣,因為照舒淇講的,他很多台詞只有九句,大部分是不講話的,是用眼神來看,或者是對打只有三招的招式,那我覺得這是,給大家一個很大的想像空間。」 侯孝賢的鏡頭之美,也特別著重呈現土地與人文之間的情感,2007年他為客家電視台,拍攝的年度形象廣告,其中「菸葉篇」,拍攝婦女採摘,一片一片的菸葉,以不同角度來拍同個畫面,並用婦女談笑聲,呈現出農忙時的勤奮樂天,另外「風箏篇」,則是一群孩子,在充滿生命力的油菜花田裡放風箏,孩子們努力奔跑著,想把風箏放高,也呈現客家人一代一代傳承文化的努力,看似平常的休閒活動,嘻鬧的笑聲,正是透過自然寫實的畫面,表達客家人與土地緊密的關係。 影評人 麥若愚:「鏡頭裡面可能是靜的,但這個鏡頭裡面又有動,動靜的感覺,要大家去體會,就他整個的意境還有思考,或者是一種藝術的闡述,可能要用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想法去觀賞。」 捕捉人物在鏡頭下細微的變化,透過人和空間互動,來說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這其實正是一種記錄鄉土,記錄文化的方式,或是在欲訴說的歷史故事裡,讓觀眾自然進到唐朝世界,將不同畫面,搭成一段富有意義的情節,呈現出磅礡氣勢讓人目不轉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