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別亂吃】考量自身需求 勿花冤枉錢亂補

國人重視飲食保健,各類標榜調節生理機能、補充營養等產品因應而生,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消費大眾,對於坊間相關產品,倘未經充分科學證據,即任意宣稱,可能使得民眾花冤枉錢購買一些毫無效果之產品,衛生福利部已建立健康食品審查機制,食品經過科學佐證產品的安全性及保健功效,才能據以申請認可為健康食品。 既然是健康食品,是不是多吃就多健康?食藥署提醒,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健康的基礎,廣泛選擇各類食品達到「均衡」的目的,已可獲得足夠的營養,無需特別補充,更無需大量攝取,以免造成身體負擔。 對於食用健康食品,最重要是應考量自身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健康食品。做為一個聰明的消費者,應掌握健康食品選購「停」、「看」、「聽」三要訣:『停』下─「冷靜思考是否確實有需要及對健康是否有幫助」,並且仔細『看』─閱讀包裝上之「標章及核准字號」、「警語」、「注意事項」、「建議攝取量」及該產品「保健功效」之實質意涵,食用前請務必『聽』─請教「醫師或營養師等專業人員」之建議,正確選購食用真正對自身狀況有助益的健康食品。 依選購停看聽的原則,選擇真正有需要的產品,並依建議攝取量,多食無益,並注意成分標示,避免不良反應,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食藥署再次強調,健康食品本質仍屬食品,並沒有等同藥品的效果,亦無法取代正規醫療,有病仍需就醫,千萬不可僅倚靠健康食品,以免造成病情的延誤。平時更應有正確的飲食觀念,「均衡飲食、正常作息加上持續運動」才是最好的保健之道。 有些健康食品的包裝上會標有「請教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或是「懷孕婦女不建議使用」等標語,亦即代表民眾應請教專家的意見,並謹慎食用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並非貪多的胡亂食用。 沒有健康食品標章的產品,坊間一般泛稱保健食品,通常為濃縮或是萃取食物中的成分製成膠囊粉末等形式,若要選購此類產品,應先看清楚有無完整中文標示,是否標示成分內容、品牌、廠商等。如果對產品成分或標示有任何疑問,可以撥打產品標示上的廠商電話加以詢問,藉此檢視業者是否對自身產品具有專業的了解,以及對產品售後負責的態度。無論健康食品或一般食品,均不得宣稱醫療效能,違者將依法處辦。 民眾購買保健食品後,宜遵照包裝上標示的建議食用量來食用,切勿過量,也應詳讀包裝上的保存方法放置。至於標示的有效期限是指「未開封」狀態下的保存時間,一旦開封後,產品會因儲存環境發生變化,只要開封後就要儘快吃完,以免變質。 由於台灣氣候溼熱,膠囊錠狀食品內放置的棉花應在開封後取出丟棄,如果繼續放置在瓶中,反而會不斷吸溼而影響品質。當然,最基本的保健方式還是均衡飲食、正常作息,保持健康體位並維持心情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