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環保拚經濟 官員望霾興嘆

中國時報【陳柏廷╱綜合報導】 大陸央視前主持人柴靜拍攝霧霾紀錄片,真實披露大陸目前治霾多項困境與迷思。影片痛陳,除了排放標準造假的違規車輛滿街跑,國有石化企業的強勢干預以及地方政府經濟掛帥的「共犯結構」,讓不少治霾政策大打折扣。柴靜強調,唯有進行能源體制改革、破除石化企業壟斷,恐怕才是治霾的「不二法門」。 大陸環保部門並非無心「治霾」,但礙於箇中貓膩(不可告人之事)過多,政策窒礙難行;柴靜拍攝《穹頂之下》活生生道出,環保官員望「霾」興嘆無奈心聲。 影片強調,油品標準本該由國家制訂,但在大陸卻是由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主導,在考量成本與激起社會動盪間,政府與企業則各有考量,始終達不成共識,最終形成「空有技術、卻不升級油品」窘境。 影片指出,大陸最好的柴油硫含量是日歐美25倍,汽油長期比發達國家低2到3個等級;提高一個等級可以減排10%,符合國家廢汽排放4級標準的油品僅4%,「有錢也買不到好油」。 「你拿什麼招?」影片更引述發改委官員稱,升級油品須漲價,漲少了,企業不幹,「人家是副部級單位,根本不搭理我們」;面對這種「無權」現象,上述官員無奈稱,「獨生子(指油企壟斷)!小孩要學壞,做母親有什麼辦法?」 經濟掛帥的地方政府亦是幫凶。大陸環保官員稱,取締權力掌握在地方政府,「貓能不能捉耗子」,不是由環保部門說了算,即便走完所有取締程序,「企業不停也沒辦法」;地方官員甚至反嗆,「都講環保,誰敢讓中國經濟掉下來。」 影片還說,2013年大陸燒煤36億噸,超過世界各國總合。柴靜呼籲,大陸應加速能源體制改革,破除眼下的企業壟斷情形;其次,把取締權力回歸環保部門,讓執法落到實處;最後則是引進「公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