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鑰》腎上腺嗜鉻細胞瘤轉移惡性 切除為宜

人體中有一些沉默的器官,平時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出問題時常都是大問題,腎上腺就是其中之一。一名四十九歲女性近年來高血壓變得難以控制,數月前更出現消化不良、腸胃不適、體重減輕及心悸等現象,經腹部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肝臟下方有一顆將近六公分的腫瘤,轉診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經過一系列的血液及尿液檢驗,發現過高的兒茶酚胺代謝產物;經精密電腦斷層檢查之後,確認病患的腫瘤是源自右側的腎上腺,而診斷出病人是罕見的腎上腺「嗜鉻細胞瘤」。 腎上腺嗜鉻細胞瘤不易診斷,臨床症狀變化多端,且一成嗜鉻細胞瘤有惡性轉移侵犯的可能,盡早診斷及手術切除腫瘤才是控制疾病的最好途徑。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泌尿部伍嘉偉醫師表示,腎上腺腫瘤不常見,較危險的嗜鉻細胞瘤更罕見,在台灣的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多發生於中年人。由於腎上腺嗜鉻細胞瘤裡面充滿了導致血壓暴衝的賀爾蒙,會持續且大量釋放兒茶酚胺等激素,病患經常出現持續或陣發性的高血壓,而且藥物常常難以控制,也容易出現倦怠、頭痛、心悸、多汗、焦慮等症狀,也有病患以代謝問題、腸胃不適、體重減輕,甚至以嚴重併發症如器官衰竭或中風等來表現,多樣化症狀造成診斷不易。 正因為腎上腺嗜鉻細胞瘤裡面的賀爾蒙具有導致血壓爆衝的特性,因此手術的過程中往往合併劇烈的血壓變化,猶如雲霄飛車一般,對於病患及醫療團隊均是嚴峻的考驗。這位女患者一入院先由心臟科謝慕揚醫師及腫瘤科韋至信主任給予正確診斷,再轉由內分泌科吳婉禎醫師給予藥物治療,待腫瘤穩定後,在麻醉科林煜廷醫師的全程掌控下,再由伍嘉偉醫師和台大總院的王碩盟教授進行腹腔鏡手術,不到四小時即完成手術,傷口不到五公分,順利摘除腎上腺瘤,手術後五天即順利康復出院,目前已經完全不必再使用高血壓藥。 伍嘉偉醫師表示,嗜鉻細胞瘤除了以藥物控制血壓之外,盡早以手術切除是目前的治療準則。早期醫療不發達,死亡率甚至高達三成以上。但隨著醫學的進步及對疾病的了解,目前腎上腺腫瘤手術的併發症及死亡率均已大幅下降。 傳統切除手術必須在腹部留下一道二十至三十公分的傷口,出血多、較疼痛,術後恢復也較緩慢;近十年來腹腔鏡手術進步,傷口大幅縮小,出血少、較不痛,手術後的復原也快速許多,目前已漸漸取代傳統的開腹手術,成為腎上腺腫瘤手術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