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債市大綠化 台灣靜悄悄

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 全球債券市場今年最跳躍的新領域,正是「綠色債券」的發行和投資!受全球極端氣候影響,加上中國十三五規劃納入「綠色金融」,大型陸企紛紛加入綠色債券的發行行列;三大國際信評機構也同時鎖定綠色債券為新市場,穆迪就預估,今年全球綠色債券的新發行總量有700億美元的潛力,為總額達118兆美元的綠色債市規模注入新血。 綠色債券在今年出現最多的「第一次」,除了整體發行規模大爆發外,第一次從已開發經濟體的歐美市場大步跨進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亞洲地區;第一次出現人民幣計價的綠色債券;第一次主權財富基金把綠色債券列為主要投資策略及標的;然而,市場上也第一次傳出要求政府補貼退出綠色債券的反制聲浪,使得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必須第一次更新綠色債券發行全球準則。諸如種種,均反映出全球債券市場大綠化的新趨勢。 除日本、中國以外,香港這個月搶先發行首檔綠色債券,10年期5億美元、票面利率1.65%,反觀台灣至今沒有任何動靜。中華信評分析師許智清指出,綠色債券是由買方驅策,最多是永續發展、社會責任相關的基金在投資,台灣債市主要買方是國內金融機構,向來把債券部位視為制約風險的保守成份,只認同政府公債及高級公司債,「買方需求都還沒出來,發行端勢必會更慢」,他認為,台灣要加入全球綠色債券潮流,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對於「綠色債券」的辨識,世界銀行指出,主要是針對氣候變遷造成的廣泛災害,應該從固定收益(Fix Income)投資者的資金,用於減緩衝擊或幫助受災群眾,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是綠色債券的產品設計始祖,惟對相關信用評等應達到AAA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