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當道 台保守 落後陸

旺報【記者勵心如╱台北報導】 網路科技創新下,「共享經濟」已成為最新商業模式,創新工場的董事長李開復就預言,共享經濟才剛開始,一旦來臨,將顛覆大部分的服務業。但Uber在台灣合法性受到質疑,相較大陸叫車市場打成一片,台灣在引領新一波網路科技創新潮流的共享經濟,不僅遠遠落後大陸。更讓產學人士不禁要台灣政府換腦袋,「不要用絕對管制掐死經濟發展。」 Uber在台灣被交通部開罰金額已高達近4000萬元,甚至被勒令停業,引發各界反思台灣是否應有一套有彈性的法規,給予新創科技空間發展。但Uber引發爭議仍待解決之道,包括衝擊原有統一價格體系、計程車數量與車輛品質無法管制、司機未具計程車營業資格等,都使消費者安全、社會利益有疑慮。 行政院兩道底線 行政院則對發展「共享經濟」提出兩底線,一是將要求如Uber、Airbnb等網路平台業者在台設立子公司,依法繳稅;二是平台業者須能確保消費者安全。 「共享經濟」模式會破壞原有市場規則,是政府之所以頭痛地方。但由大陸經驗反思,大陸勇於開放新型態產業發展,即使對原產業造成衝擊,但卻也讓網路產業已在短短十幾年內突飛猛進。而台灣,儘管政府大言不慚鼓勵創新創業,但卻不敢鬆開手。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教授丘昌泰表示,由此可看出兩岸主政者的企圖心不同。像在第三方支付上,過去大陸交易仰賴現金,信用卡制度建立不起來,在金融發展上遠不如台灣,但馬雲用第三方支付突破,如今大陸第三方支付發展遙遙領先。反觀台灣,法規遲遲才開放,而開放後申請業者還是很少,就是因為經營門檻過高,可見政府仍過於保守。 等待政策Say Yes 丘昌泰表示,「Uber不安全難道計程車就一定安全?」網路時代下社會與產業競爭態勢都改變,政府需突破過去觀念。中華大學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學系副教授林祥生則表示,台灣法規嚴謹保守,動機在於保護消費者,大陸法規則相對寬鬆,而在「互聯網+」概念下,若供給與需求能媒合就不應該管制太多。 大陸採取先開放、後限制模式,為建立市場新秩序,對於第三方支付或是叫車軟體的法規都不斷收緊,而不同於此,台灣產業則正等待政策「Say Yes」,以在「共享經濟」時代中發展新市場型態,門要開多大,就端賴政府施政宏觀度,「心有多大,路就有多廣!」 小 靈 通 共享經濟 《經濟學人》對共享經濟的定義為「在網路中,任何東西都能出租」,也就是藉由供給與需求的媒合,讓閒置資源做充分的利用,像是最近很流行的Uber、滴滴快的等。其他如包括短期租屋平台Airbnb、P2P借貸平台等點對點短期租借模式也是,由於去中介化而可接近零成本,有人甚至預言共享經濟時代一旦開啟,將顛覆服務業。(勵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