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東協市場 上周最吸金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南韓及東協市場上周相對受到外資青睞,南韓以外資買超3.94億美元居當周新興亞股吸金王,其次則為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等東協三國,分別吸引外資買超1.93億美元、1.11億美元以及0.5億美元,不過同為東協國家的泰國則遭外資賣超2.12億美元,幅度為新興亞股之最,此外,台灣及印度上周也遭外資賣超,金額分別為0.73億美元和0.52億美元。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高浩偉表示,在東南亞區域經濟表現穩健,勞動人口持續增長亦有助為內需經濟提供動能,加上多國政府先後推出經濟刺激政策,以及接下來包括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將陸續舉行大選,預估政府有望持續釋出利多政策,整體來看,東協市場中長期投資前景仍可期待。至於投資布局,他建議,可留意金融、消費、觀光等類股表現。 中國信託亞太多元入息平衡基金經理人陳彥羽說,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2018年全球經濟成長將高於2017年,其中新興國家成長率會續創新高、達4.9%,亞洲各國經濟成長預估的前三名分別為印度(7.4%)、菲律賓(6.7%)、大陸(6.5%);基本面支撐下,預料亞洲企業將成為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陳彥羽提到,據高盛報告對亞太股市(不含日本)的目標是2018年上漲14%,並認定A股、印度及韓國為上漲主力軍,同時估算A股納入MSCI指數後,有2,000∼4,000億美元資金流入,惟因初期納入比例僅為5%,料更多企業等待被重估。 宏利投信股票投資部主管游清翔指出,亞洲市場一些「成長型」公司將持續有突出表現,例如基礎穩固的大型優質資訊科技╱互聯網知名企業,但實力較為遜色的公司可能會呈現橫盤整理的態勢,因為估值似乎已經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