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歷史真實性不到百分之20」施明德:政府應公布歷史檔案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7日下午於北師美術館舉行《打破暗暝見天光》新書發表,邀請主編向陽、專書作者施明德、季季、趙天儀等人一同與會。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副主任王信惠說,此書讓人權講堂更加立體,文字為歷史留下紀錄,盼能藉專書推行,持續推動人權教育,讓更多人領會歷史脈絡。

《打破暗暝見天光》原為人權博物館為捍衛人權,將具體公民正義落實於台灣社會而對外推行的系列講座,後在人權博物館及向陽協力統籌之下,將9場演講內容分別以「信念」、「體悟」、「追憶」三線為主軸彙集成冊,並出版成書,期望後代能以史為鑑。向陽說,記憶不會只有單一人物、思維,未來也不會只有單一路口,無論人權講堂邀請的講者政治立場、社會觀點為何,皆須被後人記憶與尊重。

《打破暗暝見天光》新書發表會。共同作者施明德(蔡耀徵攝)
《打破暗暝見天光》新書發表會。共同作者施明德(蔡耀徵攝)

《打破暗暝見天光》新書發表會。左起作家向陽、蔡焜霖、王信惠、趙天儀、施明德、季季。(蔡耀徵攝)

「我心中只有結束殖民地命運的這個使命」,施明德感嘆,台灣即使歷經三次政黨輪替、掌權者更換後,仍無法得知台灣未來將走向何方。施明德也舉白色恐怖時期曾親眼目睹烈士(反抗者)在眼前被槍斃為例,痛批現今社會將這些為台灣奮鬥的犧牲者視為「冤魂」,甚至有受難者後裔以此博人同情,看不到對於這些英明者的禮拜與崇敬。施明德認為,當整個社會只有冤魂,這就是一個「無脊椎動物的民族」,這樣的民族將無法長存。

「絕對機密超過30年就應該對外開放!」施明德指出,轉型正義的關鍵是政府將「歷史檔案完全開放」,讓大家都能看到歷史真相。同時,施明德也說,口述歷史真實性不到百分之20,因受紀錄學者的政治立場、當事人的時空背景導致其中落差,他再次強調,政府應將歷史檔案一五一十對外開放,不要再將歷史掩埋。

《打破暗暝見天光》新書發表會。共同作者季季(蔡耀徵攝)
《打破暗暝見天光》新書發表會。共同作者季季(蔡耀徵攝)

《打破暗暝見天光》新書發表會。共同作者季季。(蔡耀徵攝)

小說家季季則表示,歷史就是一個拼湊的過程,目前所知的歷史大都只是每個人看到的一部分。她更以千層糕來比喻歷史,越接近底部的糕體越容易因沾黏而模糊,若不去適時翻動,底層的歷史將永不見天日。她呼籲,政府應早日公開歷史檔案,讓史料重新出土,並藉由此書推行,讓年輕人了解歷史,共同為歷史羅生門努力。

最後,向陽表示,過去一年推行人權講堂系列講座,也看見許多年輕世代一同參與,盼能藉此讓威權時代的記憶被年輕人知曉,並且有所警惕,讓台灣未來不再落入黑暗,迎接天光。


相關報導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秋祭 倖存受害者籲兩岸簽署和平協議
曾協助白色恐怖受害人離開台灣,楊甦棣談60年前蔣介石政府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