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沖式」紙巾發燒 國外汙水廠大喊吃不消

「可沖式」紙巾發燒 國外汙水廠大喊吃不消

本報2015年3月25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鄒敏惠編譯;蔡麗伶審校

環團20日發表年度淨灘報告指出,2014年的英國海灘上,被沖上岸的濕紙巾比前年增加了50%,呼籲人們不要再將濕紙巾丟到馬桶裡。

海洋保育學會(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MCS)表示,2013年到2014年間,海灘上的濕紙巾數量倍增,每公里海灘上,就有35張不可生物分解的濕紙巾。

「可沖式」濕紙巾發燒 汙水處理廠卻沒轍

濕紙巾最常經過沖水馬桶進入環境。部分濕紙巾雖標榜「可以沖馬桶」或「生物可分解」,但是MCS的保育官Charlotte CoombesCoombes說:「我們的污水系統並非為了消化濕紙巾而設計。進入污水系統後,濕紙巾不會像衛生紙一樣分解,而且一般濕紙巾都含有塑膠成分,進入海洋後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

金百利克拉克旗下知名品牌 Cottonelle 和舒潔(Kleenex),都宣稱其紙巾採用獨家紙纖柔軟技術;其他像是Sorbent和Harpic等品牌,也宣稱他們的紙巾具清潔韌性,同時卻又非常柔軟,適合沖進馬桶。

澳洲媒體報導,衛生紙公司近幾年的擴大行銷,讓越來越多澳洲人開始使用濕紙巾。在一系列的宣傳廣告中,可以看到人們走進美髮沙龍,卻發現洗頭不用水。其中一句廣告詞說道:「洗頭不用水,夠乾淨嗎?那,擦屁屁呢?」,藉此挑戰消費者的「乾淨邏輯」,開闢新市場。

然而,濕紙巾卻會影響下水道系統的運作。「『可沖式』只保證你家廁所不會塞住,但當紙巾到達汙水處理廠時,就會層層覆蓋在設備上,阻礙其運作,最後只能靠工人徒手清除這層垃圾。」紐約環保局副局長Vincent Sapienza解釋。

倫敦市民驚見「脂肪球」 紐約環局也苦惱

「過去5-6年間,為了清除這些不該出現在下水道的紙巾,以及維護受損的下水道設備,紐約市環保局已花了超過1800萬美元。」Sapienza表示。

這或許與此快速發展的市場不謀而合,也就是標榜比傳統衛生紙更乾淨、清潔的「可沖式清潔紙巾」產業。

苦惱於水管堵塞、住家淹水等問題,紐約市一名醫生Joseph Kurtz甚至在去年向聯邦法院提出集體訴訟,針對金百利克拉克集團的「可沖式」紙巾,求償5百萬美元。這是近幾年來,可沖式紙巾產業面對的最新一起訴訟案件。

不過最受全球注目的,可能還是倫敦的「脂肪油怪」。2013年,倫敦的官員從下水道挖出一個15噸,如一輛公車般大小,由油脂和濕紙巾等垃圾組成的聚合物,有如脂肪油怪。

今年稍早,南方水公司發言人再次指出,肯特郡居民將2,000噸濕紙巾丟入下水道。

塑膠危害又一樁 海龜誤食濕紙巾致餓死

濕紙巾不只容易影響下水道系統運作,也會導致未經處理的污水溢出,流入河流和海洋。

Coombes說,進入環境中的濕紙巾數量,長期以來一直在成長,海灘上尤其多。「方便、一次性的用品越來越普及,人們越常這樣做。我們不只是消耗更多資源,也製造更多垃圾並丟棄於環境中。」

Coombes說,全世界僅存的7種海龜,會定期來到英國較冷、營養豐富的水域覓食。牠們常把塑膠袋當成水母吃下肚,而濕紙巾常含有塑膠纖維,一樣危險。

「海洋動物常常吃下塑膠。塑膠留在動物胃裡會導致動物餓死。」

馬桶3寶:屎、尿、衛生紙

製造商生堅稱,可沖式的紙巾並非問題所在,相反的,其他標示「不可沖」的嬰兒用紙巾,或其他多為成人使用的清潔紙巾,才是造成問題的元兇。

「我們的團隊會定期潛到下水道去,」金百利克拉克的資深經理Trina McCormick表示,分析問題的源頭之後,「我們發現,有90%的東西都不應該出現在下水道,像是紙巾、女性衛生用品,或是嬰兒用濕紙巾。」

資料顯示,全球紙巾產業每年有穩定6億美元的市場,銷售量逐年成長5-6%。

「保持英國乾淨」(Keep Britain Tidy)組織發言人說,如果不能正確地丟棄濕紙巾,最永續的辦法是不要用,「只有3樣東西內被丟入馬桶──大便、尿尿和衛生紙。其他東西只能丟垃圾桶。」

MCS認為,政府應想辦法停止海灘垃圾增加,呼籲針對主要海洋垃圾立法,分別是公眾垃圾、漁業垃圾、運輸垃圾和下水道垃圾(包括濕紙巾在內)。※ 守護環境知情權,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

【參考資料】

-英國衛報(2015年3月19日),Wet wipes found on British beaches up more than 50% in 2014

-美聯社(2013年9月23日),Popular bathroom wipes blamed for sewer clogs

-ABC新聞(2014年3月4日),Flushability of Wipes Spawns Class-Action Lawsuit

-ACTnews(2014年12月10日),Wet wipes and other wacky things clogging ACT pipesView the discussion th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