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農改場 邀你啖美食、長知識

助理研究員王柏蓉展示以新品種台中秈197號在來米純米製成的加工米食,如米粉、蘿蔔糕、芋頭糕和黑糖糕等;外觀潔白且口感十分Q彈清爽,還嘗得到淡淡米香。(謝瓊雲攝)

中國時報【謝瓊雲╱彰化報導】 農作廢棄物變身華麗裝置藝術、新品種米做的超Q彈的純米蘿蔔糕!今天來台中區農業改良場都能看到、吃到,28、29日連兩天登場的「永續農業、花漾生活」系列活動,將讓你長知識、啖美食,不虛此行。 台中農改場場長林學詩說,農業應循環永續,將有食農教育,從產地到餐桌,建立正確飲食態度、體會農業生產歷程;中彰投三農會也結合手作藝術家,將廢棄稻桿、麥桿和玉米莖等變成大型裝置藝術。 助理研究員王柏蓉說,稻米專家楊嘉凌研發的台中秈197號在來米,改善米種澱粉結構,外觀潔白、口感Q彈,以純米漿不必添加太白粉、玉米粉即可加工成米粉,或做成碗粿、蘿蔔糕等,且升糖指數低,高血糖與老年人亦可安心選用。 研究人員曾宥?、廖君達等人則從田間發現可分解羽毛的產?節桿菌,發酵14天後可有效分解9成以上的羽毛,轉化成富含14種胺基酸的高營養液態肥,促進植物根系生長、提升產量,長成的瓜果蔬菜又大又健康。 農業推廣課長楊宏瑛說,新品種米只需8個月陳化即可再製加工,將成米食加工業的最佳國產米原料;而新菌種分解羽毛效率高,無須再仰賴化學強酸強鹼,不會破壞營養成分、造成環境負擔,是高營養液肥,更可拌入飼料餵食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