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豐山專欄:兩岸紛擾十六年

二0一六年四月廿七日,即將就任總統大位的蔡英文前往她初任首長的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聽取簡報。據報導,現任主委夏立言在簡報時提及「九二共識」,蔡未回應,但強調今日處理兩岸關係必須顧及民主原則與普遍民意,並跨越藍綠。稍後民進黨發言人再次強調,新政府對「維持現狀」以及「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體制」兩大原則的堅持。

距離民進黨二000年首次取得中央執政權十六年之後,民進黨即將再度上台執政。前後十六年間,民進黨和國民黨各執政八年,兩黨的兩岸政策雖不同調,其實主觀條件和客觀環境並無太大不同;不信的話,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再看看其中告訴了大家什麼。

一、

陳水扁總統在二000年五月二十日上任,就職演說有「四不一沒有」的宣誓。這個「四不一沒有」與民進黨的黨綱很不相同,後來大家明瞭是受了美中兩大的約制。當家的陳總統認知兩岸問題麻煩,所以隨即成立「總統府跨黨派兩岸小組」,希望透過該小組找到國人共識,以為其後處理兩岸關係的張本。

這個小組由李遠哲領軍,二000年九月一日開議。李遠哲在開議致詞時提出台灣人民希望當家做主的說詞。蒞會致詞的陳總統強調了兩岸和平發展的盼望。

會議開到第七次時,與會委員幾經折衝,通過了忝為委員之一的筆者主稿的「三個認知、四個建議」後閉會。

「三個認知、四個建議」全文如下:

跨黨派小組認為:

一、 兩岸現狀是歷史推展演變的結果。

二、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互不代表。中華民國已經建立民主體制,改變現狀必須經由民主程序取得人民的同意。

三、 人民是國家的主體,國家的目的在保障人民的安全與福祉;兩岸地緣近便,語文近同,兩岸人民應可享有長遠共同的利益。

基於以上認知,跨黨派小組建議總統:

一、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進兩岸關係,處理兩岸爭議及回應對岸「一個中國」的主張。

二、 建立新機制或調整現有機制以持續整合國內各政黨及社會各方對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之意見。

三、 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尊重中華民國國際尊嚴與生存空間,放棄武力威脅,共商和平協議,以爭取台灣人民信心,從而創造兩岸雙贏。

四、 昭告世界,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堅持和平、民主、繁榮的信念,貢獻國際社會;並基於同一信念,以最大誠意與耐心建構兩岸新關係。

二、

跨黨派小組的結論公佈後,中共官方輕佻地評為「不三不四」。小組召集人李遠哲由於選前為陳總統背書,落敗的藍營開始貶抑李的社會聲望。陳水扁由於得不到中共善意的回應,於是轉變心念,不再寄望和平發展。

可是官方對兩岸民間互動的掌握,並非絕對。陳總統的前任李登輝總統要求「戒急用忍」,但台商明裏暗裏自行其是。等到陳水扁上台,陳政權的首位陸委會主委蔡英文迫於形勢,完成了「小三通」和半直航。陳水扁執政八年期間,兩岸雖然不斷衝撞,但兩岸貿易直線上升,數目字斑斑可考。

二00八年國民黨奪回政權,蘇起發明了「九二共識」,中共喜不自勝,馬英九總統更認為奇貨可居,加上中共發展經濟有成,台灣實力相對弱化,兩岸磨合十六年,兩岸關係變成今天這幅模樣。

三、

十六年前民進黨政府主導的跨黨派小組,建議當局「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進兩岸關係,處理兩岸爭議及回應對岸『一個中國』的主張」,十六年後的今天,民進黨籍的新總統不待建議,公開宣誓以「維持現狀」及「依循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做為處理兩岸關係之原則;這是歷史吊詭之一。

傾統的國民黨籍總統馬英九主張「不統、不獨、不武」,其中「不統」擺在措詞的第一順位;這是歷史吊詭之二。

同樣是國民黨籍的李登輝總統組織「國家統一委員會」,但卸任後多次公開表示,「國家統一委員會」其實是「國家不統一委員會」;這是歷史吊詭之三。

兩蔣,一個反攻大陸、消滅共匪,一個「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這是歷史吊詭之四。

民進黨執政期間,諸多先前獻身台灣獨立運動的人士後來出任中華民國部長、大使、立委;這是歷史吊詭之五。

四、

站在尋常百姓立場,不涉權位爭奪,眼觀八方,慎思明辨,有時候腦筋反而比較清楚;

──中共對台灣蠻橫相對,不自今日始;它一窮二白的時候就是這個姿態。

─兩蔣以偏安海角為要領,成就了「兩岸分立」。台灣因為發展經濟有成,因為地處國際均勢要衝,所以才穩定了分立局面。

──「中華民國」這個招牌,可以有很多討論,但在各存不同意識形態的眾多國民之中,一直是難得的最大公約數。

──歷史是無情的,客觀環境是必須面對的;台灣人民不分藍綠,其實同舟一命;到今天,除了努

力堅持兩岸分立,努力維持經濟榮景,努力提升民主政治之外,誠不知有何必要拿一些無謂的議題來自我困擾、相互傾軋?

*作者為前監察委員


相關報導
520後延續九二共識基礎? 梅健華:由台灣人民選擇
國台辦:否定「九二共識」政治基礎 兩岸關係現狀必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