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養生秘訣 晚飯少一口活到99

文/楊華祥
回族人幾乎都不吃宵夜,「夜飯少一口,活到九十九」是很多回族長壽老人的口頭禪。


■晚餐吃得少,身材才會好
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快速,很多人早飯和午飯吃得很隨意,可是一到晚上,就會為自己準備一頓豐盛的大餐──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晚上少吃才有益於健康,因為吃完晚飯,離休息的時候就不遠了。《內經》說:「人臥血歸於肝。」晚上休息時,血液都運行到肝臟去工作,脾胃的氣血自然就少,此時吃進去的食物不但不容易消化,會堆積在體內,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引發肥胖。
■晚餐七點前,消化才會好
晚餐不僅要少,也不能太晚吃。古代醫典說:「夜半之食宜戒,申酉前晚食為宜。」指半夜不應該吃東西,晚飯時間最好在申(下午三點至五點)、酉(下午五點至七點)以前,這與我們現在的晚飯時間一致(下午六點至七點)。晚飯為什麼不能太晚吃?因為太晚吃,接近睡覺時間,脾臟進入休息狀態,不能正常地運轉與消化食物,容易引發各種各樣的疾病。回族的養生俗語──「飯後就睡覺,猶如吃毒藥」,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晚餐吃得對,失眠不上門
吃得過多或過晚,對睡眠也極為不利。《內經》說:「胃不和則臥不安。」意思是腸胃不和,睡覺就不會安穩,而晚餐過飽、過晚正是「胃不和」的主要原因之一,過多的食物會使脾胃充盈脹滿,在這種狀態下食物勢必無法迅速地被消化,自然就會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晚餐吃不好,可「夜醉」相提並論,都會導致眾多疾病的發生,應盡力避免──「夜飯少一口,活到九十九」說的正是這一點。
**■晚餐少辣少肉,顧眼睛和健康
此外,晚飯的種類也應慎選,不宜吃辛辣熱性的東西,例如蔥、蒜、薑等,因為「辛氣歸目」,這些食品不利於人的眼睛。還有一點要注意,肉食和辛熱食物一樣,皆屬「厚味」,平時就應該少吃,晚餐時間更不能多,應該以清淡爽口為宜。
■少吃宵夜
如果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晚上需要補充營養,最好選擇碳水化合物──即澱粉和醣類,這類食品能間接改善腦部的化學反應,令身體分泌胰島素,從而發揮鎮靜安神作用。不過,具體來說,經常吃宵夜對身體有六大害處:
● 容易結石:人體的排鈣高峰期常在進餐後四至五小時,如果吃宵夜,排鈣高峰期到來時,人已上床入睡,尿液會滯留在輸尿管、膀胱和尿道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液中的鈣不斷增加,容易沉積形成晶體,久之會逐漸擴大形成結石。

● 鈣質易流失:人們常選擇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當宵夜,但醫學研究顯示,這些食品會使尿中的鈣增加,除了提高尿道結石的風險,也會降低體內的鈣貯存量,誘發兒童佝僂病、青少年近視和中老年骨質疏鬆症。


● 導致高血脂:宵夜若常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容易使體內血脂突然升高。人體的血液在夜間本就處於較高血脂狀態,若此時又進食太多,或是頻繁、屢次進食,將導致肝臟合成的血膽固醇明顯增多,刺激肝臟製造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一旦運載過多的膽固醇在動脈壁堆積(包括陰莖動脈),將容易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

● 引發糖尿病:長期宵夜過飽會反覆刺激胰島,使胰島素分泌增加,久之會導致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功能減退,發生糖尿病。

● 性衰退: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和糖尿病均能可能影響性功能,導致性衰退,而常吃宵夜常容易引發上述疾病。

● 失眠:宵夜過飽會使胃鼓脹,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而胃、腸、肝、膽、胰等器官餐後的運作,會傳送資訊給大腦,引起大腦活躍,並擴散到大腦皮層其他部位,誘發失眠。


更多資料請參考柿子文化《神奇的七代名醫湯瓶八診.茶療、香料、食養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