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調查:社經地位高者 子女就讀國立大學比例高

記者鍾佩芸/台北報導

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奇曾說過,解決貧富差距最好的方法就是教育,然而在台灣,不只財富M型化,連教育都有M型化趨勢,且愈來愈嚴重,根據最新調查結果,家庭社經地位愈高者,家中子女就讀國立學校的比例愈高,財富差距導致教育差距,甚至造成學歷世襲現象。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民調中心進行「教育M型化調查」,民調中心採電話後4碼隨機抽樣,撥打1萬多聽電話,調查1323位就讀大學的在學學生或其家長,根據資料顯示,家庭社經地位中上者就讀國立大學比例高達50.8%,家庭社經地位低者就讀私立學校的比例達63.16%。

專家共同建議,政府應擬定公平的教育政策,推甄名額不宜超過招生總額的一半,避免教育M型化持續擴大,私立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說,教育M型化是公平正義的議題,有些社經地位好的學生從小就上雙語幼稚園,到了高中又在多元入學管道進入學費較低、資源較佳的公立大學。

陳振貴說,民國1995年首度開辦推甄,針對就學性向明顯、有特殊專長的學生而設立,當時推甄名額佔25%,如今提高至50%,原本立意良好的制度,卻給社經地位中上的學生更多機會,他們可以透過補習、學習才藝,在多元入學制度下取得優勢。

「這個問題談十幾年了」台北教育大學前校長莊淇銘說,入學方式越簡單越好,12年國教卻把簡單變複雜,原本要扶助弱勢卻變成壓抑弱勢。草根基金會調查研究中心召集人陳松柏指出,教育本來是改變貧窮的方式,但台灣目前得入學制度和教育方式導致「大者恆大」,已經影響國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