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艦國造制海新戰力 共創軍民福祉

(軍聞社記者方正高雄1日電)結合國內產、官、學、研各界共同合作完成的「沱江軍艦」和「盤石軍艦」,對於執行任務的海軍造船發展中心團隊而言,歷經10年、從無到有的過程,一直默默為國家、海軍、人民做出最大貢獻。

海軍艦艇不分日夜巡弋臺海,以及對外、離島進行人員與物資運補,維護我國海疆、強化制海戰力,近年因臨近國家及友邦遭遇天災,更是代表政府執行人道物資的馳援任務,向世人展現海軍實力和國力。

為執行多元任務,海軍現有服勤的艦艇中,軍售模式獲得的茄比級潛艦、濟陽級和基隆級軍艦艦齡超過30年以上,而新一代巡防艦服勤已逾15年以上,其他輔助艦艇船齡則更高,因此,海發中心主任邵維揚少將說,面對現況,以艦艇壽期25年來看,將加深後勤維保上的負擔。

秉於職責所在,擁有博士學位的海軍造船發展中心邵主任在各級長官指導下,率同造艦設計實務經驗的工程師和軍職幹部,兢兢業業逐步完成自行設計、由左支部建造的光六快艇原型艇,以及經可行性研究與構想設計後,委由交通部船舶中心和龍德公司承接合約設計和沱江原型艦建造,還有現階段進行通用載臺船型「運輸艦」與「神盾級」艦的可行性研究及構想設計,持續堅實海軍制海戰力。

邵主任表示,去年海軍年終記者會曾說明未來30年建軍計畫,採增長籌獲期程及以原型艦建造、作戰測評、設計精進、後續艦建造的方式,進行少量、分批及週期性的模式執行,可使海軍在不增加年度預算、不排擠軍種資源,且可符合平衡建軍的國防政策獲得新型艦。

就造艦整體效益方面,邵維揚指出,以海軍每年獲賦預算用於建造與維修之費用估算,30年將投入近4千億元,扣除國內業界未具備產能之系統而需向國外採購的項目,將有近3,500億元可以直接運用於國內產業界,估計可帶動5,600億元的總產值。

邵主任進一步強調,若換算成人力效益,每年約有2萬個人力需求,提供國內造船業界穩定的業務,以及畢業學子一定的就業市場,對學界產生大量而穩定又專業的人力需求,進而提升學界能量,產生正向循環以厚植我國海洋產業的基石,奠定產、學雙贏的局面;同時,也因週邊帶動的衍生就業人口,除可降低失業率,增加國家稅收,又能間接降低因失業、師學及貧窮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