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財政模範生 台東縣長黃健庭:總算換到加護病房了!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台灣地方財政惡化,昏迷指數低檔徘徊;然而,在追溯12年地方財政資料的過程中,《商業周刊》也發現有一些縣市在外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逆向改善的例子。包括:台東縣、新竹縣、新北市及桃園縣。這些縣市,試圖提升地方「開源」的誘因,降低財政支出著手阻止財政惡化,成為改善地方財政的模範生。

地方政府的支出,有許多都是「消費」,而非「投資」,放煙火、看歌星表演這些一時的歡樂其實是建築在下一代的痛苦身上。對社會來說,這種支出並不是投資,而是消費支出,在未來不能創造更高收入,更為下一代造成肉桶政治的龐大債務。

反觀,台東縣、新竹縣 、宜蘭縣及新北市,卻是在全台縣市普遍財政不佳中,在縣市首長以及第一線公務員的共同努力下,他們不怕與縣市民為敵,砍老人津貼、減營養午餐、調高房屋稅,拿下任期財政進步幅度最大的成績,值得肯定。

台東縣長黃健庭今(16)日指出,在前兩任縣長執政時期,台東縣的商周指數是瀕臨腦死的2.7,但現在則是4.44,變化幅度達64.4%,他說,總算換到加護病房了!

黃健庭強調,做為地方首長,要以負責任的態度看待財務,他直言,節流就是要得罪人,他舉例,自己一上任就將免費的營養午餐收回,幕僚還勸他不要那樣做,但光是這樣,一年就為縣庫省下1億元;他也說,其實台東先天不足,前兩任縣長也很努力,但每年還是增加28億元債務。

黃健庭說,他在節流方面,像是從開會不送紀念品等小地方做起,一年省下2、3億元,開源方面,則是透過推動觀光,例如熱氣球,還有活化公有的閒置土地,蓋電影城、免稅店等,靠著收權利金跟租金,一年也可帶來2、3億元的收入;他強調,要做到沒有選票考量,才能真正做事情。

商周則是認為,挑戰體制,並非易事;這些縣市政府以創新思維,試圖為地方惡債尋求解套。例如新北市利用GIS地理系統的路網圖,改善房屋賦稅不公的現象;宜蘭縣府成立「搶案團隊」,主動爭取中央經費;新竹縣舉辦七百場公聽會,與民溝通老人福利津貼排富政策,成為對付財政困窘的獨特配方。從這些例子可以發現,只要多一點改變現況的想法及行動,改善地方財政惡債將指日可待,下一代的午餐費也才有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