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金棕櫚獎走過60年

坎城金棕櫚獎走過60年

(法新社坎城11日電) 坎城影展最大獎金棕櫚獎今年滿60週年。全世界電影人垂涎的金棕櫚獎,1955年正式頒出第一座給美國電影「馬蒂」(Marty),導演是狄爾柏特曼(Delbert Mann)。

坎城影展創始於1946年,但前幾年都頒發「大獎」證書,及一件當代藝術家作品,年年不同。

主辦單位於1954年請珠寶公司依坎城的市徽金棕櫚葉設計獎座,由珠寶設計師拉頌(Lucienne Lazon)的設計勝出,但是外觀招致批評,於1963年取消。

1964年至1974年間,影展又回復頒發證書給得獎影片。後來恢復金色獎座,經過幾次調整後,終於1977年採用珠寶商蕭邦(Chopard)共同總裁邵費勒(Caroline Scheufele)的設計,定型為現在的樣子。

蕭邦達成獨家協議,每年免費提供價值達2萬歐元的金棕櫚獎座。金棕櫚葉由19片18k金手工葉片組成,總重118公克,基座是一公斤重的鑽石狀水晶,由7人工作40小時才能完成。

金棕櫚獎座一直到頒獎典禮都保存在蕭邦珠寶商的金庫,最後一刻才在高度保密及維安護送下,送到主辦單位手中。

預防出現2部片同時贏得最高金棕櫚獎的情況,及任何可能意外,另有一座沒有刻日期的備用獎座待用。

金棕櫚獎至今頒出54次,其中5年由2部影片同時獲獎。僅1名女性導演獲獎,即紐西蘭導演珍康萍(JaneCampion),1993年以「鋼琴師和她的情人」(ThePiano)獲金棕櫚獎。

自2000年起,影展也頒發迷你金棕櫚獎給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

本屆影展5月13日開幕,訂24日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