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山湧泉生活圈圓桌會議 力促保育大肚山自然資源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大肚山西麓坡地自古便有湧泉,弘光科大文化資產與自然資源研究中心舉辦「大肚山湧泉生活圈圓桌會議」,學者、文史工作者和地方人士憂心忡忡指出,因為土地開發面積不斷增加,使得涵養水源森林減少,湧泉也愈來愈少,希望透過產官學合作平台,著手調查大肚山湧泉現況、推動保育大肚山森林、活化利用湧泉自然資源與文化資產,以維護大肚山自然與人文。

弘光科大通識學院院長劉見成表示,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成立文化資產與自然資源研究中心,成立一個月之際,特別舉辦「大肚山湧泉生活圈圓桌會議」,透過學界與在地文史工作者、社區交流,凝聚保育大肚山自然資源共識。

文化資產與自然資源研究中心召集人、計文德副教授指出,人類生活離不開水,大肚山西麓因有豐富泉水湧出,在3500至4500年前便有人居住,清水區埤仔口、沙鹿區番婆井、王爺井、龍井區龍目井皆是湧泉,可惜的是隨著人口增加、房屋愈蓋愈多,自然湧泉井愈來愈少,像番婆井在竹林南溪停車場加蓋後再也看不見。

計文德說,目前沙鹿區鹿峰里、鹿寮里許多住戶水源仍為地下湧泉的井水,終年不枯渴,家門口設有小水槽,習慣用湧泉洗滌,星河路巷內有戶井水更大方地供給左鄰右舍洗衣及取用泡茶,保育大肚山湧泉自然資源刻不容緩。

(臺灣源流)雜誌發行人林瑤琪、靜宜大學通識中心秘書蔡志忠、大肚山永續發展工作室負責人吳金樹等人指出,為何湧泉愈來愈少了?大肚山90%山坡地被開發,涵養水源的森林、綠地減少,水源就會慢慢不見,動物也減少;鹿峰國小前校長紀肇聲則表示,湧泉自然資源要像礁溪冷泉一樣善加利用,人民能夠親近它,更會珍惜它。

與會市議員顏莉敏感慨地說,記憶中小時候住家附近很多湧泉,因為房子愈蓋愈多,湧泉愈來愈少;市議員王立任主張,當務之急是利用大肚山公有林地成立大肚山國家自然公園,從保育森林著手,才能夠永續涵養水源。

著手調查大肚山文化資產部份,弘光科大文創系助理教授廖倫光指出,系上爭取到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建構文化資產守護網路-─文化資產學院第一期人才培育計畫」經費,針對文物、考古應用、聚落調查,開辦「有形文化資產學程」,盼透過研習課程,培養更多守護文化資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