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滅頂」風暴

這兩天,大陸也吹起了一股類似台灣「滅頂」的風暴。只不過,滅的對象不是「頂新」,而是大陸最大的搜尋引擎「百度」。短短二、三天內,百度的股價下跌近10%,市值蒸發超過50億美元。

大陸的五一黃金週,社交網路被「魏則西事件」洗版。這個剛過世不久的21歲大學生—魏則西,罹患了「滑膜肉瘤」(一種罕見惡性腫瘤),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的各大腫瘤醫院都說無法救治,醫生甚至直白的建議他父母再另外生一個孩子。


魏則西在百度搜索,找到了武警北京市總隊第二醫院的生物免疫療法,宣稱是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發出的技術,有效率達到百分之八九十,「保證再活二十年沒問題」。但他們花了二十多萬人民幣的醫藥費、家裡經濟狀況快要山窮水盡,癌症還是轉移到肺。魏則西這才發現,這種技術因為成效不佳,在美國早已被淘汰。魏則西於四月去世。

這個事件的背後,除了大陸醫療品質與醫療監理的問題之外,百度的「競價排名」也成為輿論指責的焦點。百度的競價排名制度受人詬病之處在於,關鍵字搜尋的排序都可以買,價高者得,把網路用戶直接引導到廣告主的網站。事後大陸網友也做了一些實驗,在百度搜尋很多病名,都會被導到類似的醫院。

大陸網友還寫了一篇文章,如果魏則西當初用的不是百度,而是google,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搜尋結果,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維基百科,其次就是專業醫師自發建立的專業網站,交流該病症最新療法的進展;雖然對魏則西的病情未必有多大的幫助,但整個過程肯定大不相同。

百度的作法引起輿論強烈的不滿,就連《人民日報》都發文責問百度。大陸網友則透過微信等社交平台串連,「珍愛生命,遠離百度」,不只建議大家不要使用百度的搜尋引擎,就連百度地圖、手機助手、愛奇藝、PPS、千千靜聽、天天用車、去哪兒等數十個百度投資的企業,也一併拒用。

大陸網友「吊打」百度的作法,頗有台灣之前「滅頂」的味道,「寧可錯殺一百,絕不錯放一個」,不僅抵制頂新,還要株連九族,不僅秒買秒退味全林鳳營,就連與頂新合資的日本UCC咖啡也一樣不放過。

看到對岸的情況,很多台灣民眾可能會暗自慶幸,還好活在民主、自由、有google的世界。但若將關注的焦點從蒐尋引擎、入口網站轉到社交軟體,台灣民眾使用比率最高的臉書,作法卻正好和百度極為類似。臉書的頁面上,幾乎沒有一塊是不能買的。廣告可以買、觸及率可以買。臉書的每一個位置,都有對應的標價。但臉書卻一樣不會告訴你哪一塊是賣掉的,也更不會為賣掉的內容負任何的責任。

台灣人使用臉書的比例在全球名列前茅,對單一社交軟體的依賴如此之重,更是全球罕見。全台各個新聞網站的流量,平均大概有一半是來自臉書的引導。臉書只要打個噴嚏,媒體就要重感冒;臉書每修改一次「演算法」,媒體都忙得焦頭爛額。

正如電視台不敢得罪NCC、報紙從來不寫7-11壞話一般,臉書對每一個有網站的媒體,都已經有絕對的生殺大權。如果有一天,百度的故事發生在臉書,我很懷疑台灣有沒有媒體敢大聲問責?而臉書那個沒人搞得清楚的演算法,又會怎樣處理這些質疑自己的文章?

即便可能有一天鄉民的憤怒爆發,但那些呼籲大家遠離臉書、抵制臉書的文章,恐怕最後仍得透過臉書的平台來發散、流傳。而我們的政府,看樣子也拿不出任何的辦法。

雖然我們一直以所擁有的自由、民主為傲,嘲諷對岸的網路長城。但從魏則西事件看來,面對百度、臉書這些商業的控制,我們的處境比對岸網民好不了多少。很多人把對岸不允許的臉書當成民主、自由的象徵,甚至因此更用力的擁抱臉書,因而忽略了我們已經被臉書帝國統治的事實。

身在台灣的我們,可以滅頂、滅頂、再滅頂,秒退、秒退、再秒退,但在可以預見的時間裡面,我們仍舊不會有「丟(掉)臉(書)」的本錢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