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背後-從杜思妥也夫斯基到卡夫卡

工商時報【本報訊】 如果可以將齊克果看作20世紀文化的先驅和靈魂的話,那麼與他在哲學上經由胡塞爾現象學展現為海德格《存在與時間》的天路歷程相應,他在文學上經由杜思妥也夫斯基所抵達的則是卡夫卡。相對於杜思妥也夫斯基那種鮮紅的暴烈,卡夫卡所呈現的是一片藍色的憂鬱。這個先知般的文學天才不是查拉圖斯特拉式的,而是少年維特式的,並且比維特更羞怯,更無奈,以至於在某一天早晨醒來時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甲殼蟲。透過這個精彩的甲殼蟲意象,人們可以感覺到這個天才與契訶夫筆下的小公務員之間的那種關聯。 如果說卡夫卡是20世紀具有經典意味的文學天才的話,那麼這個天才的一生卻不是由進取而是由放棄構成的。面對他所愛的女人,他放棄婚姻、放棄愛情;面對他所恨的父親,他又放棄凝聚著他對父親的全部抗議和全部批判的那封著名的長信(即他一直沒有發出的那封致父親的信,直至他死後才作為遺物為人們發現並發表);最後,面對他十分透徹地審視過的世界,他又放棄了他的小說,臨終前囑咐朋友將他的全部手稿付之一炬。卡夫卡的生命歷程與托爾斯泰正好相反,不是一步一步地走向天國,而是一步一步地退向上帝。 (摘自本書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