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的台灣之光/「堅持、不要臉、堅持不要臉」劉登凱創業失敗勇闖NASA奔向火星

劉登凱於美國太空總署
劉登凱於美國太空總署

文/Yahoo奇摩特約記者

生長於台灣,畢業於大同工學院電機系的科學家劉登凱,赴美留學取得德州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學博士後,於1989年加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噴射動力實驗室(JPL)並成功執行8項任務,也參與了1997年以來每一次火星計畫。從地球科學衛星到火星及深太空研究都有他參與製作的太空船,目前則與團隊負責火星任務車順利降落與之後的實地操作,確保軟硬體執行規則的整合及運行。

問及加入NASA的契機,劉登凱笑說原本在美國創業,代理電腦買賣經銷,但人算不如天算,電子業趨勢日新月異,一沒跟上就創業失敗了,沒想到在JPL工作的朋友說NASA最喜歡勇於失敗的人,便介紹他去JPL,本因想實現創業夢婉拒,兩年後NASA發射麥哲倫號(Magellan)太空船,聽到周遭的人個個驚嘆此創舉,心想自己也能做到這麼厲害的事,再致電回到JPL工作至今。

劉登凱與其參與製作的好奇號工程模型車合影
劉登凱與其參與製作的好奇號工程模型車合影

1997年時,劉登凱參與拓荒者號太空船(MESUR Pathfinder)計畫,當時沒有人知道該如何讓火星探測車順利登陸,任務不被外界看好,團隊反而擺脫「必須成功」這種極大的壓力,發想出將車子裡放入氣囊裡的先進作法,最後成功執行任務降落火星,並成為後續任務登陸的基礎。

這一路的曲折正好體現他所謂的成功三大要件:「堅持、不要臉、堅持不要臉」,劉登凱表示這些年對自己來說最大的困難,並非來自外在,而是自己,一開始往往因傳統教育講求長幼有序、上下尊卑的禮制受限,不易表達內心意見與想法,也不容易肯定自己,但他試著突破這樣的框架,告訴自己不論想做什麼事情,不要因面子或是文化等其他因素畫地自限,就算個性內向,切記「堅持不要臉」的原則,有問有機會,遇到問題就是找人聊聊試著合作,聽取不同角度建議,也別忘了時時刻刻肯定自己的努力。

回顧這些年來在太空研究的積累,劉登凱認為太空領域可說是人類發展的先鋒,就算有完成多項任務的經驗,對2月18日降落火星的任務車「毅力號」(Perseverance)與「機智號」無人直升機(Ingenuity)的操作仍充滿未知考驗,屆時會遭遇如何的困難,要如何順利操控方向與飛行,怎麼樣掌握溫度變化對電子儀器運作的影響以及供電規劃,還要按照火星與地球日出日落的時間差異操作並應對瞬息萬變的環境,都是一門科學藝術與挑戰。

此外,太空領域集結電子、物理、數學等各種專業,不同國籍與年齡的科學家彼此互通有無,工作時總能激發不同火花,也是令他著迷之處;而在50年代,許多美國人還認為有火星人,直到60年代才打破這樣的認知,如果沒有太空計畫,就不會有這些常識的積累,對劉登凱而言,每天做的研究都像重寫教科書,寫下人類發展的新頁,他也打趣的說,要不是登月計畫,人類還會幻想月亮上有嫦娥,因此太空研究對他私人的最大的影響,就是要認清「漂亮的女孩子都在地球上」。

好奇號降落火星時,劉登凱與台北市立天文台越洋直播說明任務
好奇號降落火星時,劉登凱與台北市立天文台越洋直播說明任務

展望台灣太空產業發展的未來,劉登凱認為太空研究就像旅遊一樣,不管經費多寡與規模,用自身的資源去發展、體驗,便會發現不同的知識,這些累積都是自己的累積,他也指出人類曾經以為地球是平的,是世界的中心,直到太空探險成真,才讓人類見證地球的圓形之美;這些如今所謂的「常識」,都來自於太空研究的成果,儘管前進太空必須耗費龐大資源,看似遙不可及,成就太空發展進程中都有台灣人的足跡與努力,只要有興趣與毅力前進,台灣也一定能在太空歷史上立下專屬於己的里程碑。

協力單位:台北天文館

看更多2021瘋火星
太空中的台灣之光/40年NASA 生涯 李傑信用「生命」換取知識的未來
太空中的台灣之光/「堅持、不要臉、堅持不要臉」劉登凱創業失敗勇闖NASA奔向火星
太空中的台灣之光/負責駕駛「毅力號」嚴正把挑戰變成喜歡的樣子 強國星際大戰 火星會是人類的下一個伊甸園嗎?
交織燦爛星空 細數台灣的太空夢

更多相關新聞
NASA公布第一支火星傳回的影片 聽到火星上的風聲
在地球一起瘋火星 兩步驟教你肉眼直擊紅色星球
「在火星上開車」的駕駛來自台灣!源自23年前那股「衝動」
火星車「駕駛」嚴正博士 成長時代受惠於蔣夫人的婦聯會
NASA毅力號傳回彩照 大秀火星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