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傳真-2015好萊塢多樣性研究:白人男性主宰影視業

工商時報【Sharon Wu】 自1999年以來,奧斯卡頒獎典禮從來沒有這麼「白」過!剛落幕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從公佈入圍名單盡是白人的天下,便引發好萊塢缺乏多樣性的質疑,甚至指責,4大演員獎共20位被提名人,沒有一名少數族裔演員,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獎19位被提名人全都是男性,是從未發生的事。 即使以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故事為主軸的「逐夢大道」(Selma)入圍最佳影片,受到好評的女性黑人導演也未獲提名。有專家指出,2015年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反映美國影藝學院的結構,會員93%是白人,約70%為男性,平均年齡為63歲。 好萊塢多樣性不足,現在更有研究數據證實。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非裔美國人研究中心(Ralph J. Bunche Center for African American Studies)上週發佈「2015年好萊塢多樣性研究報告」,針對2012至2013年間票房最高的200部美國院線電影(不含外國電影)及在無線電視廣播、有線電視頻道和數位電視臺播出的1,105個節目。 研究報告主執筆人亨特(Darnell Hunt)表示,好萊塢的種族和性別多樣化正在增加,但進展速度比美國整體多樣化進展來得慢。美國總人口中,大約40%是少數民族,女性比例稍微過半,但研究表明,螢幕上或鏡頭背後的女性和少數族裔的比例明顯地少。 研究結果顯示,白人主演的電影高達83.8%,少數族裔主演的僅占16.7%;女性領銜的只有25%;若以整體卡司來看,全白人演出的電影有56.3%,相較2011年的73.3%,進展不少;導演方面,白人占82.2%,男性獨占近94%;白人編劇超過88%,男性約87%。電視螢幕也是白人為主,無線電視方面,白人主演戲劇高達93.4%,有線頻道以白人主演的戲劇約81%;由女性領銜的無線電視戲劇佔48.6%,有線頻道是37.1%;整體卡司來看,無線電視上全白人演出的戲劇有81%,無線有72%;此外,超過94%的無線頻道節目原創者是白人,71%是男性;有線頻道超過89%,77.4%男性。 今年該研究也首度調查電視、電影公司高管人士的多樣性,結果發現,電視公司和大型電影製片廠高管中,白種人高達96%,其中71%是男性;重要電影公司主管階層94%是白人,他們都是男性。 不過在過去一年,有重要女性行政人事變動,如史黛西•施奈德(Stacey Snider)跳槽到20世紀福斯公司,索尼電影公司聯席主席艾米•帕斯卡(Amy Pascal)因被駭事件曝出具爭議性電郵而下臺,都沒有列入。此份好萊塢多樣性報告,除了凸顯電影電視業種族和性別失衡問題,令人意外的是,2012、2013年觀眾偏好有適度多族裔卡司的影片和電視節目,2012年有41%至50%少數族裔卡司的15部電影中,也有高投資回報者,電視界不論族裔的美國家庭對多樣化節目內容的反應也較好。 顯然,缺乏多樣性的問題不在於觀眾,那麼是什麼因素讓少數族裔在好萊塢的代表性、曝光率少? 亨特將部分歸因於:個別人士與產業之間的差距,這是一個非常有利可圖的行業,但也有非常高的風險,這些有利害關係的個人試圖以他們認為最有機會獲得成功、和他們最處得來的人合作,這些人看起來就像他們,由於製片廠高管大多是白種人,也較可能尋求白人合作。 但亨特對好萊塢未來的多樣化表示樂觀,特別是Netflix、Amazon等數位平臺竄起,促進多樣化加速。美國電視最近上檔好幾齣族裔高度多樣化的節目,成功獲得收視率,包括較早期的「醜聞風暴」、「逍遙法外」、「Empire」,以西語裔為主的「處女情緣」,還有最近轟動、以臺灣移民家庭為故事主軸的爆笑情景喜劇「菜鳥移民」(Fresh Off The Boat)。 此好萊塢多樣性報告是由6個主要大型製片廠和一些電視公司的資金支援,包括華特迪士尼公司和時代華納公司,除了在網路上出版研究報告,亨特等研究人員還會將向每個贊助單位的高管做提報。 該中心在2014年做了同主題的第一次研究調查,協助一些高管在公司裏進行一些更改,包括時代華納公司因此成立了「HBO Access」專案,一個專門為了少數族裔的編劇和電影人的輔導計劃;時代華納公司多樣性與企業社會責任執行董事Jonathan Beane表示,該計劃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該報告的啟發。(本文作者為臺北藝術大學動畫系客座助理教授、動畫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