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捷克智庫主任楊達》歐洲對台灣應採「立陶宛模式」?他推薦奉行「一台政策」

捷克智庫「歐洲安全政策觀點中心」決定今年下半年來到台灣開設辦事處,並成為第一個在台設處的歐洲國安智庫,智庫主任楊達11月下旬接受《風傳媒》專訪

近期,歐洲各國與台灣外交互動頻繁,「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掛牌,歐盟無視中國強烈抗議、表態力挺立陶宛。一年前,這些事情都不太可能發生。去年12月,歐盟與中國簽署醞釀多年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在今年5月該協定遭到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凍結以前,北京一度將其視為地緣政治勝仗。

這一切都反映出歐盟對台灣立場出現積極變化,北京強硬的外交和軍事政策使西方政府疏遠,但歐洲國家是否會跟隨「立陶宛模式」改善與台灣的關係?

「歐洲安全政策觀點中心」(EVC)主任楊達(Jakub Janda)認為,歐洲國家不可能坐視中國政府發出的威脅和恐嚇,大多數歐洲國家正在慢慢轉向,捷克、斯洛伐克也將緩慢跟進,「立陶宛政府非常明確、很有原則且勇敢,這將為其他歐洲國家打開大門。」他也建議,歐洲國家可以同時奉行「一中」政策與「一台」政策,擴大與台灣的交往。

歐盟對台立場的轉變在哪裡?

楊達分析,歐盟對台立場的轉變,主要發生於三個層面:首先,在國家安全層面,歐洲國安機構已經很了解中國帶來何種威脅,也知道跟台灣合作有助於解決問題;其次,一些歐盟成員國逐漸成為台灣的民主夥伴;第三,歐洲議會議員普遍支持台灣民主,該機構實際上對歐盟外交政策擁有強大的發言權。

「歐洲議會對台灣的立場相當一致,基本上,所有政治團體都支持,除了一小撮人例外」,他舉例,歐洲議會10月下旬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呼籲歐盟提升與台灣關係的報告,11月初更史無前例地派出官方代表團訪問台灣。

楊達作為在台歐洲國安智庫代表,陪同法國籍歐洲議員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帶領「外國干預歐盟民主程序特別委員會」拜會台灣政要,並參與台歐雙方的討論。他告訴《風傳媒》,他認為歐洲議會對台傳達的信息非常明確,他們不僅反對中國的威脅,還聽取台灣專家對中國假/錯信息和試圖影響他國行動的意見。

無畏政經脅迫的歐洲,讓中國坐立難安?

歐盟首先反擊中國戰狼外交的成員國是立陶宛,這個人口不到300萬的波羅的海小國與台灣互設代表處,作為深化兩國關係的標誌。中國慣於在外交爭端中使用經濟貿易作為脅迫利誘,此次也將目標瞄準立陶宛,但中國對立陶宛的經濟影響力有限,那些威脅與叫囂顯得空洞。

楊達強調:「好消息是,中國雖很常公開發表恐嚇或政治言論,但幾乎沒有採取行動。在一些經濟問題上,北京僅祭出有限且象徵性的威嚇動作,而沒有實際的經濟報復,所以歐洲並沒有受到傷害。」

他認為,這是因為中國不論在經濟上或政治戰略上,都不想真的激怒或失去強大的歐盟。而歐盟為以防萬一,目前正在制定一套「反脅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用以反制中國、俄羅等國家發動經濟脅迫和勒索,「未來一旦有某個成員國遭到中國經濟脅迫,歐盟其他國家就會在政治、經濟上給予支持」。

「因為台灣問題而打擊立陶宛,意味著中國真的對整個歐洲的立場轉變感到不安。」楊達表示,如果中國真的出於政治目的而犧牲中歐貿易關係,「實際上會在經濟和政治上撞牆」,那也是中國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現在中國正處於騎虎難下的窘境。

捷克智庫「歐洲安全政策觀點中心」主任楊達接受《風傳媒》專訪。(蔡娪嫣攝)
捷克智庫「歐洲安全政策觀點中心」主任楊達接受《風傳媒》專訪。(蔡娪嫣攝)

捷克智庫「歐洲安全政策觀點中心」主任楊達接受《風傳媒》專訪。(蔡娪嫣攝)

其他歐洲國家是否會嘗試「立陶宛模式」?

當被問及,歐洲其他國家是否會效仿「立陶宛模式」,楊達表示:「我真的希望其他國家會做同樣的事情,這符合我們歐洲人的最大利益。捷克共和國組建新政府的聯合協議對台灣展現非常強烈的支持,而布拉格新政府的部長們實際上也非常支持台灣,新變化正在發生。」

捷克10月9日舉行眾議院選舉,在野的人民民主黨(ODS)等3個政黨組成的中間偏右「一起」(SPOLU)聯盟,以及立場親台的海盜黨和「市長與獨立人士黨」(STAN)組成的聯盟,擊敗現任民粹主義總理巴比什(Andrej Babiš)領導的「不滿公民行動」(ANO),順利拿下過半席位。

捷克新政府已承諾外交政策將發生決定性轉變,並回歸對人權的關注;意味新政府將會更親近歐盟當局,並對中俄採取更強硬態度。海盜黨的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ý)可望出任外交部長,他在捷克政壇是著名的對中鷹派人物,多次批評新疆人權問題。

2021年11月,捷克新總理費亞拉(Petr Fiala)(AP)
2021年11月,捷克新總理費亞拉(Petr Fiala)(AP)

2021年11月,捷克新總理費亞拉(Petr Fiala)(AP)

「歐洲國家不可能坐視中國政府向其發出威脅和恐嚇,這不是我們處理國際關係的方式。」楊達解釋,中國戰狼外交無法威脅歐洲,「中國傾向落實更多威脅其他國家的舉動,這麼做將失去其餘國家對它的信任,人們會將它視為一個敵對的極權主義政權,威脅所有跟中共持不同意見的人。」

至於台歐關係的未來會如何發展,楊達相當樂觀,「中國恐嚇外國官員訪問台灣等所有干涉民主政體主權的舉動,實際上將促成針對中國的民主統一陣線,這是我在過去一兩年看見的實際情況,上世紀勇敢追求民主的國家基本上已轉向與台灣合作。」

「一中政策」vs「一台政策」

楊達預測,歐洲國家對台友好,肯定會進一步激怒北京,但歐盟與台灣交流完全符合「一中政策」,北京當然無權干預。北京長期以「一中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作為打壓台灣外交空間的理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中原則」與其他國家在處理兩岸外交關係時採取的「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是不同的,兩者之間有細微差別。

「一中原則」是中國的對台戰略,中國政府的定義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而「一中政策」則是每個國家採納的不同對中政策,每個國家對該政策的描述各不相同。

歐盟在中歐關係常見問題備忘錄當中提到:「歐盟致力於繼續發展與台灣的關係,支持支撐台灣治理體系的共同價值觀,同時確認歐盟『一中』政策,建設性的兩岸關係是促進亞太地區和平與安全的一部分,歐盟支持旨在對話和建立信任的倡議。」

楊達說,中國把它的「一中原則」與別國的「一中政策」混淆,認定歐洲人不應該與台灣有官方接觸,「但歐洲『保持理解』中共是代表中國的政權之際,可以有很大的空間與台灣互動,我將其稱為『一台政策』(One Taiwan Policy)」,「我們會以任何我們想要的名義或方式與台灣接觸,因為我們是主權國家,中國對我們的決定沒有發言權。」

歐洲安全政策觀點中心是一個捍衛自由和主權的非政府、無黨派機構,旨在保護捷克共和國的自由民主、法治和跨大西洋夥伴,幫助保護歐洲免受俄羅斯、中國和伊斯蘭極端勢力的惡意影響。

自2005年以來,作為一個不與任何政黨掛鉤的非政府和非營利組織,該智庫一直從事政策與威脅評估,除了發表分析論文和評論外,還專門為政府/非政府組織合作夥伴舉辦會議、研討會和培訓課程,以發展所需能力。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專訪捷克智庫主任楊達》捍衛主權獨立、自由民主的台灣,他把一個歐洲智庫搬來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