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都更法令有瑕疵





文林苑都更案鬧得沸沸揚揚,市政府強拆士林王家,百人組團抗爭包圍現場,針對此事件,長期關注都更的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28日接受Yahoo!奇摩新聞專訪,直指「爭議關鍵點是雙方缺乏互信基礎,地主表達立場後,不該再提出其他條件。」面對此事件已成為社會議題,他則回應:「開發案仍爭議不斷,可見法令規定是有瑕疵。」除了修法以外,社會也應該討論出對都更的共識。以下是專訪重點:

文林苑爭議多 法令恐有瑕疵



文林苑都更難產的關鍵點是雙方缺乏互信基礎,根據現今法令,民眾要自保,必須要有積極作為,才能真正完整保障自我權益。雖然王家的處境很令人同情,但他們在一開始表達不參與都更的立場後,卻又提出其它方案,如2億元權利轉換金,就會造成不同解讀,在法律面前,也會顯得證據不足,立場不夠明確。

事實上,都更法令通過後,許多開發案仍爭議不斷,可見法令規定是有瑕疵,現在也有可能要修法,但關鍵是社會仍沒有形成共識。譬如說,到底要百分之幾的同意才能申請?可以想像是,若要百分之百同意,幾乎等於不可能執行。然而為了提升台灣的居住品質,都更不得不做,少數者權益就必須透過協商方式照顧,因此,我認為重點還是事前協商,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都更積怨深 政府應負責

現在最難解的是,因為外界很難判定誰是誰非,只能交給法律解決,而現在最高行政法院也裁定駁回確定,卻仍然無法讓人信服。無論如何,我認為任何人的權益都不應該被犧牲,王家是,其它同意的36住戶也是,他們一定有某些權益在這過程中被犧牲了。

王家該不該拆?外界誰也沒有證據判定誰是誰非,沒有必要跟著起哄形成社會輿論,王家是弱者很值得同情,其它36戶也同樣是弱者,不論是非,只論強弱,事情很難解決,何況誰是真正的弱者也很難界定。

過去許多都更案都有爭議,文林苑都更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引發不少民怨,其它抗爭戶、團體紛紛加入聲援士林王家行列,主因還是社會大眾對都更都沒有正確的理解,這部份是政府的責任,要再教育民眾去客觀看待都更發展,並且重視、整合不同層面的各種聲音。

民眾事前須明確表達立場

總而言之,若地主不想參與都更,應該要積極爭取保有原有權益,並表達立場的證據,而不是等到申請核定後,再提出爭議行政訴訟,才不會被誤解是釘子戶與獅子大開口。這跟拆除師大商圈引發抗爭的道理一樣,事前溝通不足,事後才處理爭議,都會變成各說各話。

我曾經處理過台北市仁愛路的一個都更案,當時這個事業計劃核定前,地主就明確表達立場,請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審議委員會實際探勘,並請法院做出裁決,事前就先把某些區域劃分出來,事後就沒有爭議,地主也能保障權益。

如果事前沒有積極參與,加上證據不明,最後再來提出爭議,事情就很難解決。而現在我想,士林王家還是必須去面對法律的判決,跟開發商好好協商,才能解決紛爭。

新聞圖輯/文林苑都更爭議

焦點人物Y!專訪

新聞專輯/文林苑都更爭議

時事投票/文林苑都更案爭議中,你認為誰是最大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