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強」教學意外熱門!他在中山女高用「蟑螂」教科學精神

蟑螂」是許多人的夢靨之一,雖然香港電影給了牠一個「小強」的稱號,但仍有不少人視牠為可怕的生物。不過,中山女高卻有一位老師,在課堂上用蟑螂帶女學生們做實驗;談起這堂課的成功,中山女高生物科教師蔡任圃說,這就表示生命教育推廣成功,他認為,其實沒有生命是應該被厭惡的,所有生命都是美麗的 。

蔡任圃接受《蘋果日報》訪問時說,「蟑螂在我心中的地位,牠就是一個在科學研究上很好的實驗物種,是集很多優點於一身的實驗動物,有好多知識需要我們去探索。」

他表示自己從學生時代研究蟑螂,進入中山女高擔任生物老師後,持續培養蟑螂,帶領學生認識蟑螂,甚至舉辦蟑螂科學研習營。也因此被媒體封為「蟑螂老師」。

蔡任圃說,蟑螂體積小、好飼養、成本便宜,再加上操作簡單,對學生來講比較容易入門。「而且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如果我拿老鼠、貓或是狗做實驗,學生會覺得好慘忍,解剖前一天可能還會睡不著覺,會覺得很難過。可是我拿蟑螂當入門,她們反而比較不會有道德上的壓力,對於教學上的幫助相當大」。

他也坦承,當時想要在女校教蟑螂研究,一開始很掙扎。結果沒料想到,中山女高還蠻開放的,在學校這邊一點阻力都沒有;另外,他也發現,其實女校有很多學生很有科學潛質的,所以課程一開始就很熱門。

另外,蔡任圃說,他也會在做解剖教學的時候趁機告訴學生們,「蟑螂也是有生命的,妳今天犧牲牠的生命,妳就要學到東西,不然一個生命就這樣流失掉,很可惜,我們要尊重每一個生命。」

「當然剛開始的時候學生會害怕,常常在上課的過程中突然發出尖叫聲,有時候真的會被她們嚇到」,結果久了之後,有很多同學在觀察課程結束時對他表示,想把蟑螂留著。

蔡任圃說,帶領學生做專題,或是上這種特色課,成就感是源源不斷的。就像學生跟你說她本來很怕蟑螂,後來不怕了,這就表示生命教育推廣成功,其實沒有生命是應該被厭惡的,所有生命都是美麗的。

他也強調,自己的重點其實並不是蟑螂,而是要學生透過牠學到科學上的東西,他想要教導學生的是科學精神。

蔡任圃也在個人臉書發文說,其實很感傷,因為明年不會有科學家先修班與蟑螂科學營了。他表示,不是自己偷懶,而是要轉型與整理教材,還要開發探究與實作課程及新的選修課程(生物學學理解碼),實在分身乏術。

蔡任圃也直言,最弔詭之處,是新課綱上路後,這種多元選修課在高二理組反而無法像現在這樣開設一學年,甚至沒空間開設;「當初在討論、擬定課綱的人,應該想不到竟然會有這種囧境,這是因為大家只想到自己,從未真正橫向協調,也不知第一線學校的文化與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