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外勞悲歌

工商時報【吳慧珍】 ■尼泊爾國窮民貧,人民爭相飄洋過海到傳說遍地黃金的波灣國家掙錢,尼國成了新近低技術勞力的主要輸出國,然不少移工淘金不成,反寫下客死異鄉的悲劇。 ■Nepal, once known for farming, now exports people. 尼泊爾婦女珊蒂(Shanti Maya Dong)17歲時不顧父母反對,執意休學到科威特做幫傭,她離鄉的第1年曾兩度寄了360美元回家,這個數目是他們全家年收入的2倍。但此後珊蒂音訊全無。2010年也就是她離家的5年後終於回到父母懷抱,人卻癱瘓昏迷不醒,家人從新聞報導得知她從一棟大樓的5樓一躍而下,在醫院躺了4年,跳樓原因不明。 以農立國的尼泊爾向來只出口草藥和茶葉,如今成了主要勞力輸出國。根據尼泊爾研究機構資料,至少有220萬尼泊爾人在海外工作,占尼國總人口近10%,非法出境打工的人數還不算在內。海外移工的匯款是窮國主要經濟來源,以尼泊爾為例,海外匯款在GDP的占比將近26%,比薩爾瓦多或海地還高。 國內失業率估達46% 毛派叛軍1996年興兵意圖推翻王室統治後,嚴重打擊尼泊爾經濟,失業一直是個大問題。尼國官方宣稱失業率僅2.2%,美國中情局出版的《世界概況》(World Factbook)估達46%。 受雇在阿富汗美國大使館擔任保全的尼泊爾男子Ek Prasad Gurung表示:「我每天只要上班8小時,有35天休假。我的工作穩當,薪水也不錯,還有完善的食宿設施。」到卡達當建築工人的Krishna Bahadur Malla則說,他的月薪約520美元,是尼泊爾平均所得的10倍。 每年數百人客死異鄉 儘管不少尼國人遠渡重洋到國外謀生,確實賺取可觀的外匯改善家鄉生活,但更多人遠赴海外淘金付出慘痛代價。有人因隻身在語言不通的陌生城市討生活而鬱鬱寡歡,更不幸者則慘遭雇主虐待,超時工作或被毆打的例子時有所聞,每年有數百人落得躺在薄棺內遣送回國的下場。 尼泊爾政府指出,去年至少有726名尼國移工客死異鄉,較前年增加近百人,當局未追究死因。聯合國及人權團體表示,波灣國家高溫炎熱,對習慣寒涼氣候的尼泊爾移工來說是一大考驗。 氣候、剝削威脅生命 尼國移工面臨的風險還包括剝削,尼國駐沙烏地阿拉伯大使館3月曾透露,在過去3個月援救50多位據報遭雇主施暴或性虐待的尼國婦女,大使館也接獲100名男性移工的投訴,指控雇主逼他們超時工作。 人權團體指稱,移工每天工作14到16小時,在悶熱的建築工地扛著沉重的鋼筋和水泥磚塊。國際特赦組織(AI)去年報告指出,2012年死於卡達的174位尼泊爾工人中,102人因「心臟」出狀況而送命。 紐約人權觀察組織(HRW)移工問題資深研究員瓦利亞(Nisha Varia)指出,不像菲律賓和印尼等國,尼泊爾欠缺老一輩的移工可把經驗傳承給年輕一代。 縱使如此,並未阻擋尼國年輕人繼續編織海外淘金的美夢,珊蒂的么弟也在內,即便有姊姊這個悲慘的前車之鑑,他依然興起出國打工的念頭。癱瘓在床的珊蒂每天要花20美元醫療費,她母親只能忍痛送2個兒子出國賺錢,但昏迷8年的她,今年1月嚥下最後一口氣結束年輕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