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水澗愛台灣 廖宗銘的執著與沈重

台灣好,如何才會好?有人認為經濟能發展最好;有人則堅持要有尊嚴,不能矮化自己,這樣才是為台灣好。政治的紛擾、對立數十年,台灣如何更好?暫時還沒有答案。廖宗銘,一個稱自己為「技術工作者」的五年級生,他選擇愛台灣的方式,可能不會有太多人注意,卻有很多人直接受惠。來自雲林偏鄉的廖宗銘, 他的工作、處境、思維,恰恰是目前台灣的縮影和困境。

十月底,高雄楠梓污水處理廠頭上的烈日,讓廖宗銘的額頭滲出汗珠。公司同仁一再催他:「副總,先去吃飯啦。」廖宗銘是他們的「領導」,剛從台中總公司下來,「高雄楠梓污水下水道系統」這個BOT案,是廖一手催生,大大小小的事, 都難逃他的法眼。手下有近三百位同仁,博、碩士一大堆,廖宗銘自己出身雲林 科大,業界沒人敢小看他,更是公司年輕同仁心目中的「老大」。

「我很小的時候,阿嬤就經常告誡我,去學校不要亂說話,不然人會不見。」突 然冒出這句話的廖宗銘,笑起來很憨厚。質樸是天生的,剛好符合公司的四大理 念中「勤儉、篤實」的形象。但多年社會的歷練之後,更知道公司要求「積極、 創新」同等重要。

亂說話為什麼人會不見?廖宗銘小時候悟不透阿嬤的話,但聽大人的就對了,認真讀書,工作要負責任。他們那一輩的人,不太會去想什麼休假、福利。

一退伍,廖宗銘就投入工程界。「我常這樣告訴投入這行的年輕人,月黑風高、颳風下雨的深夜,路上除了消防車和救護車之外,如果還有車開得飛快,那一定是做工程的。」他到現在都不會忘記,在強烈的東北季風中,為了讓中油台中港 輸油站幾十億的工程如期完工,那些夜晚在台中港,他車開得有多快。

2004 年,廖宗銘轉換跑道。他是山林水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之後,第一位報到的員工。「中間曾跑出去創業,但老董卻再把我叫回去,就一直待到現在。」 廖宗銘不是念舊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很喜歡他的工作及自我期許的使命感。

▲廖宗銘(前排中)陪同前閣揆張善政視察台中市福田水資中心。(圖/廖宗銘提供)

他認為,開發中國家搞經濟發展的時候,環保不是頂重要;但到了一定的經濟規模之後,環保則是領先指標。「進步城市如何觀察?雨水和污水下水道分開,水資源能再生利用,就是進步的城市。」廖宗銘現在做的,就是他講的,很有心得。

▲廖宗銘(中間拿麥克風簡報者)主導的台中水湳水資中心,工程會派人評選,最後得到金質獎殊榮。(圖/廖宗銘提供)

「環保是良心事業,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社會國家、對得起後代子孫。」2016 年,山林水環境工程股票上市,當年的第一號員工,如今是執行副總經理。廖宗 銘的理念,一點都沒有變。但心境,卻多了些許無奈。

他現在才慢慢了解,阿嬤之前那句話背後的意涵。山林水環工是台灣少數幾家有 能力做水資源再生利用、土壤復育、污泥回收再利用的公司;規劃、執行、維護 污水下水道系統更是業界的翹楚。廖宗銘卻有感而發:「專業、技術本位很重要, 最好是能不沾惹政治。以前都聽阿嬤的,少發表個人意見;但碰上公司、企業能 否永續發展的關鍵時刻,阮阿嬤的好意,得先擺在一邊。」為什麼?

廖宗銘說,台灣的處境大家都知道,他們儘管有專業,但台灣市場畢竟太小,要 快速和國際接軌,大步走出去才能讓企業得以生存、發展。「我們業者能自己去 古巴、越南、柬埔寨嗎?」廖宗銘提醒,台灣的政治環境和政策變來變去,企業 永續發展就得自己想辦法。最快的是搭建中國市場的平台,透過控股等合作的機 制,到別的國家去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資本市場裡頭,這種例子所在多有,我們做生意的人,不會想太多。但就偏 偏有人要故意中傷,還上綱到有什麼國安問題。幾年前不是問題的問題,現在卻成了眾矢之的,這樣下去,不是台灣之福。」已躋身專業經理人位階的廖宗銘, 語氣中有太多的無力感。

有三個孩子的廖宗銘,轉身離開,趕著到台北開會。多少個不能守護在妻小身邊無奈的夜晚,和同事們頂著風雨趕工的場景彷如昨日,數不清獨自在機場、高鐵站以麵包裹腹的疲累,都只是廖宗銘用他的執著去愛護台灣的「小不確幸」而已。 像他一樣的台灣人很多,每個人都有愛這塊土地的方法和際遇。愛台灣?怎麼愛? 廖宗銘略顯沈重的腳步,或許可以說明一些台灣的困境和現實。

更多新聞推薦

驚爆與司機口角衝突互毆 藝人李妍憬訊後移送北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