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遵慈看G20習川會 應是「短暫轉圜、長期抗戰」

工商時報【呂淑美╱台北報導】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主任徐遵慈昨(14)日指出,台商在東南亞市場最新投資策略,將從東協內需市場延伸到周邊或自由貿易協定(FTA)網絡市場,並從製造業跨足上下游產業或相關服務業,以因應貿易保護主義、區域整合與中美貿易戰,在競爭飽和中尋找新藍海。 徐遵慈昨日應證交所舉辦新南向投資契機座談會邀請,以「東南亞與印度:崛起的亞洲工廠」為題發表演講。她表示,川普與大陸恐怕不只打貿易戰,未來還會有金融戰、匯率戰、科技戰及產業戰,本月底G20習川會,應是「短期轉圜、長期抗戰」。 徐遵慈分析,中南半島柬寮緬越泰等五國,因內部關稅消除、地理區位優勢與產業供應鏈日臻完備,逐漸崛起成為東協製造業重鎮。其中,印度在2015年推出的「在印度製造」政策,則致力推動印度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 針對台商關心未來中美貿易戰是否隨著月底中美元首於G20期間會晤而有所轉圜,徐遵慈並不樂觀,因明年川普可能要將對大陸進口關稅提高至25%,且川普態度反覆不定,所以廠商都有心理準備會是長期對抗。 她說,美國兩黨已有共識,不會坐視大陸產業做大,未來不是只關係到貿易,而關係到未來「中國製造2025」,連人民幣匯率都會有變化,所以廠商要開始因應,目前已看到一些轉單效應。 徐遵慈表示,有些轉單是這波發生的,但很多是2015年已到東南亞投資,現在大家要觀察是否有較大幅的產業鏈、供應鏈移動?過去以大陸為主的蘋果供應鏈會不會整個鬆動?目前雖看到1、2家小規模的轉,但會不會大規模轉還不知道,要等到明年中美談的結果才可較明確。 她認為,不管有沒有貿易戰,加速廠商移動至東南亞,從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成立到CPTPP到RCEP成形,到內部經濟、市場崛起等,東南亞發展潛力及條件愈來愈好,其吸引的不只台灣,還有日韓中企業,這波只是加速台商的移動。且這波更鮮明的是包括陸企都已跑到東南亞,未來台商勢必要重新定位在大陸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