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宮南院三大瓷器展 看亞洲藝術相互影響

故宮南院開館營運端出十大展覽,其中包括三大瓷器特展,分別是「院藏明代青花瓷展」,以及借展自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的「高麗青瓷特展」與「伊萬里瓷器特展」,彼此發展不只有歷史淵源,從展品中更可一窺亞洲藝術如何相互啟發影響,相當有意思。 ◎高麗青瓷 「尚青」品味 在朝鮮半島的藝術史上,高麗王朝的高麗青瓷可說最具代表性,也受到中國瓷器燒造技術一定程度的啟發。 故宮南院策展人翁宇雯指出,高麗瓷器發展大約從9世紀、10世紀開始,從產品與窯爐結構來看,主要是受到中國越窯青瓷影響;到了12世紀以翡色青瓷為主,與當時中國北宋汝窯青瓷相互輝映,這次南院就同時展出高麗時代的青瓷花口缽與北宋汝窯蓮花式溫碗,讓參觀民眾可以對比兩者之間的藝術品味。 13世紀開始面貌獨具的象嵌(鑲嵌)青瓷成為主流,其特色就是就是滿足視覺感受,以象嵌技法為基礎,結合刻劃花紋技法與動植物造型,形成複雜的裝飾。翁宇雯說:『(原音)你會看到高麗青瓷它裡面有很多作品上面是有花紋的,這些花紋有些看起來是白色的,有些是黑色,很多人看過去會以為是在青瓷上面畫花,但是它的技術沒有那麼簡單,它是一開始先把那些要有花紋的地方先畫出輪廓線,把裡面的花紋的部分剔掉,也就說他把胎瓷剔掉,重新填上別的顏色,再上釉、重新燒製,它相對來說非常費工,能夠剩下的作品已經是萬中選一,這種象嵌的技術也可以說是高麗陶工獨步全球的部分。』 ◎明青花瓷 藍白美學征服全球 中國明代青花瓷,集工藝、美學大成,加上當時世界貿易流通相當發達,使得明代青花瓷成為東西美學相互影響下第一件「全球化」商品。 不過策展人翁宇雯強調,青花瓷的出現並非是單獨中國出產,她說18世紀江西景德鎮是全球瓷器生產重鎮,所產瓷器外銷全世界,由於市場需求量大,有些中東伊斯蘭地區的人也來下訂單,並要求加入伊斯蘭紋飾,加上當時正好中國引進西亞的鈷藍料,兩相結合,才讓藍白美學大行其道。翁宇雯說:『(原音)因為當時呢,也正好是青花趕上那個年代,因為14世紀以後大量的外銷,那15世紀以後又有地理大發現,所以青花瓷它不只是本身的的美麗,還有它的紋飾是討人喜愛,還有它有市場,它有舞台,它有運輸的路徑;另一方面青花瓷它最有趣的地方是它器型雖然是中國傳統器型,但是好像用鈷藍料是非常能夠去表現出不一樣人的需求和品味,它可以畫得更為流利。』 由於青花瓷實在太搶手,當時包括越南、日本、朝鮮等亞洲其他地區開始模仿生產青花瓷,希望爭取市場大餅,也因為與鄰近國家互動,明代青花瓷也開始燒造如阿拉丁神燈造型的青花瓷,或帶有日本元素的青花瓷,都可見青花瓷與鄰近國家之間的相互影響。 翁宇雯說,這次故宮南院的明代青花瓷特展也是故宮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青花瓷特展,精采程度絕對不容錯過。 ◎日伊萬里瓷器 源起朝鮮 日本瓷器發展比起中國和朝鮮時代慢了許多,但17、18世紀外銷歐洲的伊萬里瓷器卻一度取代中國成為歐洲市場新歡。 故宮南院助理研究員王明彥指出,受限於技術和原料,日本很長一段時間只能仰賴中國進口瓷器,一直到1592年豐臣秀吉出兵朝鮮,回師帶回了朝鮮瓷器工匠,恰巧日本當時在今天日本佐賀縣有田町發現可燒出1,200度高溫的瓷土,才終於扭轉日本仰賴進口瓷器的局面。王明彥說:『(原音)日本的豐臣秀吉他曾經一度帶兵攻打位在朝鮮半島的朝鮮王朝,他在攻打的過程當中,然後回到日本的過程裡面,他把高麗他把朝鮮半島地區的這些燒造瓷器的工匠、工人一併帶回日本去了,所以說燒造瓷器的技術就從這邊傳入到日本,讓日本的燒造技術有突飛猛進的情況,所以基本上伊萬里瓷器的產生,跟朝鮮半島這邊的技術有很大的關係。』 故宮南院策展人翁宇雯表示,伊萬里瓷器一開始也是模仿中國青花瓷,但後來為了與中國青花瓷藍白花色有所區隔,開始使用五彩技術,並以大量金彩裝飾,相當合歐洲人的胃口,加上當時清代初年康熙皇帝曾一度頒布海禁令,影響景德鎮出口,串連歐亞貿易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轉而向日本下訂單,讓日本伊萬里瓷器成為全球瓷器市場新寵。不過隨著後來清代解除海禁,中國景德鎮重新取得全球市場目光,伊萬里瓷器也逐漸退出世界貿易舞台。 翁宇雯說,這次故宮南院展出的「伊萬里瓷器特展」可見當時伊萬里瓷器美學極致,尤其當時不少是作為歐洲人生活器皿之用,也可趁機一窺當時歐洲的飲食生活情況。 故宮南院以亞洲藝術博物館為定位,強調亞洲藝術相互影響,故宮南院同時推出「院藏明代青花瓷展」,以及「高麗青瓷特展」與「伊萬理瓷器特展」,恰恰說明了彼此的關聯性,別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