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系教授:「問題兒童」中,沒有人是「壞孩子」

image

作者: 曾多聞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資料(情境設計,無涉真人)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臨床心理教授斯圖爾特‧尚卡爾(Stuart Shanker)在《赫芬頓郵報》撰文指出:「我在門診見過數百個『問題兒童』,當中沒有一個是『壞孩子』。」糾正孩子偏差行為的最好方法,是教他們自我規範。

1.了解孩子何時壓力會過大

家長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學習如何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含義。當你不了解孩子行為的含義,你就會覺得煩。當你學會解讀孩子的行為,你就不會每次孩子一鬧,你就責怪他。孩子的偏差行為,通常是對壓力的反應。傾聽孩子的聲音,觀察他們的行為,是教育孩子自我規範的第一步。

2.辨識出孩子生活中的壓力

孩子的壓力通常來自對人際關係、學校功課的不滿,或是在太短的時間內需要做太多的事。壓力可能出現在很微小的地方,也可能是生理上的,例如有些孩子對噪音、亮光、氣味特別敏感,這些都是大人難以注意到的。無聊的等待、必須坐著不動,也會讓一些孩子感到壓力。壓力可能是生理上的,可能是心理上的,家長必須多方面去考慮。很多家長忽略孩子的壓力,孩子也可能假裝沒事,但久而久之就會爆發。

3.幫助孩子減輕壓力

只要減輕壓力,就能迅速顯著地改變孩子的行為。尚卡爾舉例,在他的門診有一個一個對噪音、聲光敏感的孩子,被認為是問題兒童。其實只要調暗室內燈光,降低音響音量,孩子就不會再哭鬧。可悲的是,成人用他們的觀點來評斷孩子,用加大的音量質問孩子:「你幹嘛哭!」反而讓孩子壓力更大。同樣的情形,可能發生在任何壓力問題沒有被家長正視的孩子身上。

4.幫孩子找出自我減輕壓力的方法

我們都需要舒緩緊張、重新充電的策略。孩子也一樣。沒有兩個人的方法會完全一樣,所以家長要多觀察孩子,找出他的壓力來源,然後幫他找出自我排解的方法。靜心是近年來經常被推動的方法,成效很好。當然家長不一定要教孩子靜心,任何能夠幫助他們平靜下來的方法,都可以嘗試。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沒有辦法坐著不動,可以先教他們慢慢地呼吸,讓自己冷靜。

5.眼光要長遠

當你幫孩子找出冷靜下來的方法時,要注意,「冷靜」與「安靜」是不同的。讓孩子看電視、玩電玩,也許可以讓他們暫時「安靜」下來,但絕對不能讓他們「冷靜」。父母不應該誤解冷靜的意義,更不能教孩子關於冷靜的錯誤觀念。冷靜的意義,是靠自己的意志平靜下來,千萬不要圖一時的輕鬆,用外力來控制孩子,以求暫時的安靜,這樣會對孩子的發展造成永久的傷害,使偏差行為問題更嚴重。

【 延伸閱讀 】

詹志禹:錯愛孩子的4種方法

洪蘭:讓孩子主動,閱讀才會成功

小心拿捏「善意」配方,孩子就挺你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