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野生動物的距離:鏡頭背後的公民行動與反思

作者:陳筠凡(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碩士暨地方小公僕)

※本文改寫自2019年4月15日「白熊計畫x Wild Life」羅晟文與Jimmy Beunardeau對談。

我們對動物的愛是……靠近牠?收藏牠?保護牠?

多數人成長的歷程裡,動物從來不缺席,不論是幼兒時期陪伴我們入睡的絨毛玩偶、小學一定會參訪的動物園、遊樂園裡的動物表演,甚至長大旅行時,套裝行程裡的騎大象、海洋館,部落客口碑推薦的貓頭鷹咖啡廳、海豚共游……。

因為喜歡這些動物、覺得牠們迷人可愛,人們趨之若鶩地靠近,透過各種方法與牠們親身接觸,尤其是那些多存在於人類生活圈之外的「野生動物」,更容易成為觀光業、寵物業最吸睛的主角,被納入「必看、私藏」名單;而有些人則是出自關懷之心,考慮到野外生存條件變差,支持動物園圈養「稀有脆弱」的野生動物,照顧牠們安享天年。

你喜歡動物嗎?你用什麼方式表達你的喜愛呢?同屬愛護動物之人,來自台灣的羅晟文和來自法國的Jimmy Beunardeau分別以「白熊計畫x Wild Life」的攝影作品,反問眾人:人與動物的關係還有哪些可能?而我們可以做出的選擇,可能就藏在鏡頭的背後。

Wild Life:商業娛樂背後的動物凝視

Jimmy的「Wild Life」攝影展是他在旅台6個月期間,於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為落難動物所拍攝的攝影專輯,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作品裡動物的凝視,他表示:「動物的眼睛是有靈性的,令人不忍卒睹又無法移開。我希望人們能從這些眼神中,去同理牠們的感受、體會被迫離開棲地的鬱悶與悲哀,畢竟牠們天生應該活在野外。期待這次的展覽,能喚起人們的仁慈與謙卑。」

在他的作品裡,有因馬戲團不當飼養、長期關在狹小籠中導致後肢永久變形的孟加拉虎「跳跳」,和從小離開母親,從未吃過鮭魚的棕熊「鮭魚」,以及因棲地遭商業擴張破壞和違法私養而落難的紅毛猩猩「小新」和馬來熊們。Jimmy想問大家的是:「喜歡動物,就要去馬戲團看動物表演,或不顧一切地買來飼養嗎?」

因馬戲團不當飼養、長期關在狹小籠中導致後肢永久變形的孟加拉虎「跳跳」。圖片來源:挺挺網絡社會企業,攝影:Jimmy Beunardeau
因馬戲團不當飼養、長期關在狹小籠中導致後肢永久變形的孟加拉虎「跳跳」。圖片來源:挺挺網絡社會企業,攝影:Jimmy Beunardeau

馬戲團的動物多數自幼年到成年都被囚禁在狹小的籠中,長期遭受禁食、殘酷暴力的訓練,以及被迫生活在圍繞著人群、充滿壓力及非自然的環境。Jimmy便曾透過類似市民信箱的管道,在法國當地發起「禁絕馬戲團」的公民提案,引起當地民眾的迴響。可喜的是,台灣已經沒有此類馬戲團展演了,然而相關的動物娛樂產業仍因民眾的喜愛屹立不搖,不管是2014年的「阿河摔車事件」涉及的觀光農牧場,還是近年來主打「動物陪伴」興起的特殊寵物咖啡廳,都是以人類的喜好為出發,往往未關注動物的習性和需求。這股潮流,不斷扣問著大家對於動物的愛是「真愛」還是「真害」?

除了娛樂產業,人們想飼養野生動物而產生的特殊寵物貿易需求,使得動物受害於盜獵、違法走私。例如台灣在50-80年代,就曾因經濟成長及媒體大肆報導,興起野生動物飼養潮,當時被走私進口的紅毛猩猩及長臂猿多為嬰幼兒,獵人為了捕獲牠們,會先殺死牠們的母親,進而威脅到在地族群的生存。在走私過程中,動物經歷飲食缺乏、環境惡劣的長途運輸,在抵達時往往已死去一半,長大後又因不再可愛、飼養環境無法負荷等理由被棄養。這些落難動物屬於外來種,不能隨意野放破壞在地生態,也無法回歸原生地存活,最後只得在收容處所關養終身。而現今,許多不適合馴化或不適合家庭生活的動物,食蛇龜、綠鬣蜥、水獺、浣熊、貓頭鷹、珍稀鸚鵡……仍在這份名單裡。

台灣在50-80年代曾興起野生動物飼養潮,大量走私進口嬰幼兒紅毛猩猩飼養,不久後又將牠們棄養,在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就收容有許多這樣的動物。圖片來源:挺挺網絡社會企業,攝影:Jimmy Beunardeau
台灣在50-80年代曾興起野生動物飼養潮,大量走私進口嬰幼兒紅毛猩猩飼養,不久後又將牠們棄養,在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就收容有許多這樣的動物。圖片來源:挺挺網絡社會企業,攝影:Jimmy Beunardeau

白熊計畫:動物園的存在是必然還是為難?

提到全球暖化最大的受害者,莫過於北極熊,此外,人類活動向極地擴張,從事觀光、設置軍事基地或鑽鑿油井等活動,也在無形中威脅牠們的生存,2019年2月統計顯示,全球北極熊僅剩2萬到2萬5千隻左右,已被列入瀕臨絕種易危物種名單,數量仍在不斷減少中,但牠們卻是各大動物園中,人們最常爭相搶看的明星動物之一。對北極熊的喜好表現最強烈者,莫過於日本──全球130個有北極熊的動物園,日本就占了20個!日本動物園也相當擅長把動物明星行銷包裝成各種熱賣的玩具,深得民眾喜愛。然而,這份「愛」是否有機會改善園區裡的「牠」或野外的「牠們」的處境呢?這問題並不容易回答。

羅晟文透過「白熊計畫」的鏡頭帶我們走訪世界各處,一探究竟「牠」的生活。在北極熊園區最常出現的畫面,便是漆成模擬雪地的白色佈景、強烈的冷氣、冰塊、甚至海豹圖騰的佈置物。這些對園區裡的北極熊來說足夠嗎?一些北極熊在人工環境中,全身長滿皮膚病和青苔,成了紫熊和綠熊,台灣90年代飼養的北極熊也因為毛掉光了,成為黑色的北極熊,這些熊都在生病不久後死亡;即便是存活的北極熊,則多數出現了因適應不良,不斷重複一段無意義動作的

「刻板行為」,可見人類努力仿造的家終究不是「牠」該出現的地方,也比不過大自然的故鄉。

在動物園中,毛色呈現病態的北極熊;在無法提供適合環境的情況下,飼養場所只能給予動物降溫的冰塊。圖片來源:挺挺網絡社會企業,攝影:羅晟文
在動物園中,毛色呈現病態的北極熊;在無法提供適合環境的情況下,飼養場所只能給予動物降溫的冰塊。圖片來源:挺挺網絡社會企業(講者羅晟文簡報/網路資料照)

那麼動物園是否不該存在?這個問題必須回歸動物園存在的意義。如果動物園以娛樂人類為經營目的,透過「收集展示稀有可愛的動物」獲利,則根本不應該存在;反之,真正有存在意義的動物園應以公益為目的,具備研究、保育及教育的專業功能,其園區會以真正符合動物需求的方式設計,甚至作為過渡救傷落難動物的庇護所,盡可能協助動物回歸原生環境,是「境外保育、保種」的最後手段。此般動物園正是透過一連串具體深刻的過程,滋養社會大眾對動物保育的理解,將生命教育帶入每個家庭當中,促使眾人反思如何透過生活中的行動,從源頭保護動物能夠自在生存繁衍於棲地環境。

讓「可愛」不再是傷害或專寵,而是行動的理由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喜歡卻不知道如何相處,正如同我們喜歡野生動物,卻不知該如何保護牠們。在動物咖啡廳、馬戲團裡,我們以為與野生動物如此靠近,卻一點都不了解牠們真正的需求和處境;我們以為生活環境與野生動物如此遙遠,其實一點都不遠。從生活做起,每一步都能為牠們的處境創造改變,讓動物的「可愛」不只是讚美、不再是傷害或專寵,而是成為行動的理由,而有一種單純的行動可以同時保護一片土地上的眾多動植物,就是保護棲地。

羅晟文和Jimmy 兩位攝影師透過鏡頭,將動物真實的樣貌和憂傷,以獨特的美呈現在大眾面前,並透過這些議題帶領大家進入牠們的故事。除了這些作品裡的動物,世界上還有許多動物需要大家的關心,我們還可以怎麼做?

關心在地的野生動物、避免傷害動物的消費

在關注2萬5千隻北極熊的同時,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動物處境正陷於困境──臺灣雲豹已經滅絕,再也看不到了,石虎剩不到500隻、臺灣黑熊剩200隻,瀕臨絕種。想接觸野生動物,支持以研究、保育、教育及動物需求為主的動物園,例如:今(108)年12月28日重新開園的新竹動物園,而非動物咖啡廳或購買牠們作為寵物,就可以保護動物免於盜獵走私之害。

北極熊危機引發全情關注,台灣在地的台灣黑熊同樣需要民眾的關心。圖片來源:挺挺網絡社會企業,攝影:Jimmy Beunardeau
北極熊危機引發全情關注,台灣在地的台灣黑熊同樣需要民眾的關心。圖片來源:挺挺網絡社會企業,攝影:Jimmy Beunardeau

思考平日的消費和生活方式,生態危害降到最低

動物棲地的威脅,包括開發、污染、毒物、爭地衝突等,在資本主義、經濟全球化的渲染下,你我的選擇都牽涉其中。包括:各國爭相開採石油、企業砍伐雨林換取木材、炸毀山頭挖掘鑽石礦物,規模化生產的農、牧、工業也正破壞著環境,大規模砍伐在地森林,加以慣行農法的化學肥料、農藥,種植在非洲的可可樹、東南亞的橡膠樹和棕櫚樹、美洲的大豆田、棉花田、玉米田,以及畜牧場、工廠排放的廢料等,都對空氣、水源、土地整體生態造成不可抹滅的傷害。對此,我們可以採取下列行動包括:

1. 進行環保、簡化的生活、珍惜既有的物品,透過換物及二手交易利用現有資源,如:減塑、嘗試零垃圾生活、舉辦零垃圾婚禮(並拒吃魚翅!)。

2. 減少消費及浪費,如:以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購買在地商品等方式減少石油用量、降低碳排放,或購買二手書、電子書、使用電子發票等方式減少紙張的消耗,吃素等。

3. 聰明消費,如:避免購買含玉米糖漿、小麥粉、大豆萃取物、棕櫚油、化學添加物等等原料的工業化食品及生活用品,或選擇再生原料或經森林認證體系(PEFC)等友善標章認證的衛生紙、建材及家具,以及拒絕商業化生產的農作物及肉類,改為支持在地友善環境及動物的小農、畜牧場,如: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推廣的友善雞蛋聯盟、上下游市集推廣的在地農牧產品

了解並參與相關公益活動及公民行動

除了上述行動,平時還可以多了解、支持在地保育動物或環境的團體、作品及活動,例如:挺挺動物的動物市集、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與電影《黑熊來了》、台灣石虎保育協會與《雞舍改建計畫》、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首創的《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參加寶島淨鄉團的淨灘活動、路殺社的《系統化路死動物大調查》等,以及透過公民行動在政治領域發聲,如: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動議題、參與友善環境及動物的遊行、投票給重視並能實踐環境保護、動物保護政策的候選人。

電影《黑熊來了》海報。
電影《黑熊來了》海報。

不論棲地在城市裡還是山林中,願有一天,我們能處處珍惜公園巷弄間的台灣藍鵲、黑冠麻鷺、領角鴞,感受牠們生活的痕跡;想看看住在遙遠彼方的動物時,能夠親自到風景優美的山林野溪,像探訪鄰居朋友一樣,和健康自在的牠們打聲招呼。

延伸及參考資料

※攝影展理念:

落難動物的凝視:「白熊計劃 × WILD-LIFE」攝影聯展導覽

當北極熊不再雪白:「白熊計劃 × WILD-LIFE」攝影聯展導覽

落難動物最後的棲身之處:「白熊計劃 × WILD-LIFE」攝影聯展導覽

※寵物娛樂產業思考:

日人愛養寵物水獺 專家憂加速滅絕

浣熊當寵物成災難 日本年殺2萬隻

喝水活動都不自由 日本動保團體籲終止「貓頭鷹咖啡」

都是養寵物,養什麼有差嗎?——野生、人工繁殖、外來種爭議探討

可愛的水獺該被拿來當成寵物飼養嗎?

「最古怪寵物」水豚 甭嘗試家養

※動物園及保育觀:

全台最古老、比木柵小60倍 新竹動物園重生:把籠子留給人類

從世界各國明星熊看保育:「白熊計劃 × WILD-LIFE」攝影聯展導覽

動物園應否存在?請做多角度思考

動物園保育野生動物? 學者:把動物照顧好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黑鷹「迫降」應該下半旗嗎?
直球對決!韓國瑜為什麼挑戰媒體?
在國安無虞下 韓將推進兩岸和平對等往來
「雙航母」時代的解放軍海軍
淺論王丹先生的邏輯可能謬誤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