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級混搭高收益 新企債 有看頭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低通膨」與「溫和成長」的年代,法人分析,此是前進新興市場的好時機,全球成長動能持續回升,加上溫和的通膨,提供了新興國家更多政策空間,市場持續「逐利」,資金湧入新興市場,惟股市高檔震盪之際,選擇美元計價投資等級債券,可望有效在風險與報酬間取得平衡。 過去幾年,由於新興市場匯率表現不一,讓投資人不免擔心新興市場收益是否能細水長流?其實,與其擔心當地貨幣債券的淨值、配息跟著匯率「七上八下」,不如鎖定新興市場強勢貨幣債,也就是美元債,讓匯損的煩惱少一些;根據彭博統計,自2009年以來,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在2011、2013、2014、2015 表現均遜於美元債,並出現年度負報酬。 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新興市場企業債不只有投資等級,也有高收益等級券種,混搭投資級債、高收益債,方能同時掌握收益型資產「穩健」及「爆發」雙重特質。 不少投資人也許有刻板印象,誤解高收益債就能創造「高收益」,新興市場債則因「新興市場」而風險較高?法人解釋,包括台灣、韓國、香港、新加坡「亞洲四小龍」在內,都是新興市場;而全球半導體龍頭股台積電、新加坡國家投資基金淡馬錫、韓國LG、三星等企業發行的債券均可稱之為「新興市場企業債」,換言之,投資人毋須把「新興市場」與「波動幅度」畫上等號。 鍾美君進一步指出,新興市場中,有不少同時兼顧發展潛力與較高票面利率優勢的債券,票面利率甚至上看7%到8%,隨著目前市場預期新興市場企業的獲利可望隨著全球經濟增溫而上揚,無論是在利差縮窄,或是資本利得部分,新興市場企業債都有很大的空間。 投資人鎖定新興市場債,也許會徬徨於該布局主權債,或是企業債,應留心的是:主權債看重一國基本面的發展,易受到當地的政經情勢所干擾,而企業債則顯得單純,國際信評基於公司企業本身體質,給某些新興市場企業債的信評,甚至高於國家的信評。 鍾美君指出,目前新興市場企業的體質良好,不論是與美國投資等級債,抑或是美國高收益債的發債公司相比,新興市場企業債的發行人(也就是企業本身)財報體質佳,負債比重低,收益率更勝一籌。此外,新興巿場企業的發債人多半是「國營/官股企業」或「企業龍頭」,以吸引國際資金流入。 「唯有退潮時分,方知誰在裸泳!」思索投資之神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的箴言,借鏡歷史,當Fed啟動升息循環,公債殖利率反轉向上的風險攀升,利率敏感性較低的券種(如新興市場債券、高收益債)較有機會突圍,從1999、2004年兩次Fed升息循環中,我們可以發現:新興市場企業債的報酬相較美國投資等級債、高收益債,都顯得更為穩健。